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細菌基本知識和檢測方法->免疫印跡法檢測幽門螺杆菌抗體結果分析

免疫印跡法檢測幽門螺杆菌抗體結果分析



錄入時間:2011-12-19 16:47:54 來源:互聯網

【摘要】  目的 評價免疫印跡法檢測Ⅰ型和Ⅱ型幽門螺杆菌抗體的價值。 方法 采用免疫印跡法對門診隨診患兒227例進行分型檢測。 結果 檢出HP陽性85例,陽性率為37.44%,其中Ⅰ型58例,占68.23%;Ⅱ型27例,占31.76%。 結論 免疫印跡法檢測幽門螺杆菌抗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方法簡單,時間短,對臨床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幽門螺杆菌 免疫印跡法 空泡毒素 細胞毒素相關基因A

幽門螺杆菌(Helicobacter,簡稱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是胃癌的危險因子。HP在全球人群的感染率超過50%,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有遞增趨勢[1]。表達空泡毒素(VacA)蛋白和細胞毒素相關基因A(CagA)的HP菌株致病力強。本文對患兒血清用免疫印跡法進行檢測並分型,探討不同型別HP與患者的關係,及時指導臨床治療。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本  於2006年8月~2007年8月到我院門診患兒,抽血2ml,留取血清待查。

  1.2  試劑與方法  采用免疫印跡法進行分型,試劑盒由上海元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本試劑原理是先將幽門螺杆菌的混合抗原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按分子量大小不同分開,再將其轉移至硝酸纖維膜,如果被檢血清有相應抗體,應用酶聯免疫吸附反應,就會在抗原的相應位置出現顯色區帶,即可判斷HP感染類型。

  1.3  抗體判斷  將印跡膜上端起始線與標準帶起始線對齊,在對應位置出現帶型既可判斷為相應的抗體:①128KD﹑116KD出現顯色帶或128KD單獨出現,可同時伴有110KD顯色判斷為CagA(+)抗體;②95KD﹑91KD出現顯色或95KD單獨出現,可同時伴有87KD顯色帶判斷為VacA(+)抗體;③66KD出現顯色帶判斷為尿素酶B(UreB)(+)抗體;④30KD出現顯色帶判斷為尿素酶A(UreA)(+)抗體。

  1.4  分析結果  ①CagA或VacA抗體同時陽性或任意一種陽性,為Ⅰ型HP感染;②僅出現尿素酶A和尿素酶B抗體陽性,為Ⅱ型HP感染;③CagA, VacA及Ureas三種抗體陰性,既為HP抗體陰性。

  2  結果

  2.1  227例患兒  HP感染85例,陽性率為37.44%,其中Ⅰ型58例,占68.23%;Ⅱ型27例,占31.76%,見表1。

  表1  227例患兒HP感染結果(略)

  2.2  不同年齡段HP感染情況  見表2。

  表2  1~14歲不同年齡段HP感染情況(略)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根據HP菌株及是否表達相應蛋白將HP分為兩種類型:Ⅰ型為產細胞毒素HP菌株,能產生空泡毒素和細胞毒素相關蛋白,其致病力強,能導致廣泛的炎症,Ⅱ型為不能產生細胞毒素的HP,不含細胞毒素相關基因A(CagA),不表達VacA毒素和CagA蛋白,這類菌株毒性小,感染後一般僅引起輕度慢性淺表性胃炎而無明顯的臨床症狀[2]。據文獻[3,4]報道,CagA蛋白是Ⅰ型HP致病性的標誌物,現已確認HP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將幽門螺杆菌定為Ⅰ型致癌原。HP作為胃癌的Ⅰ類致癌因子,其中CagA與 VacA是在致癌過程中關鍵的毒力因子。HP穿透粘液層在胃上皮細胞表麵定居,對胃上皮細胞和胃粘膜屏障等造成破壞作用,刺激上皮細胞增殖,改變增殖與凋亡的關係。VacA可使上皮細胞空泡樣變性﹑損傷﹑壞死及潰瘍,CagA本身無細胞毒性,但與VacA的轉錄等功能有關。另外,我國HP成人感染率已達60%~80%[5],血清學檢查絕大部分均為陽性,因此,HP進行分型檢測特別重要,能及時指導臨床治療。本文通過免疫印跡法對227例患兒進行CagA、VacA、UreA、UreB抗體檢測,結果顯示:HP感染85例,陽性率為37.44%,略低於成人感染率[5],而且HP感染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與文獻[1]報道基本一致。免疫印跡法是一種可靠的診斷HP感染的非入侵性方法,它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都較高且方法簡單,且能定性分析蛋白質各組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簡單易行不需要昂貴的儀器,安全準確等優點,特別適合不適宜進行胃鏡檢查或不需要胃鏡檢查的患者,病人易於接受,及時指導臨床治療並且可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參考文獻】
    [1] 胡伏蓮.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學[J].(總97《中國醫刊》),2007,42(2):17~18.

  [2] 王蔚虹,胡伏蓮.幽門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70.

  [3] 王思平.幽門螺杆菌VacA基因致病機理及胃十二指腸疾病的關係[J].國外醫學消化係統疾病分冊,1997,17(3):141.

  [4] 張尤力. 幽門螺杆菌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及其表達產物[J]. 國外醫學消化係統疾病分冊,1997,17(3):141.

  [5] 蔣麗蓉,許幼如,張鳳富.胃腸病患者幽門螺杆菌感染若幹情況的研究[J].中國內鏡雜誌,1998,4(1):301.

 

上一篇:病原菌傳染的三種結局

下一篇:克雷伯氏菌ZD112氯氰菊酯降解酶基因的克隆與生物信息學分析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