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基本知識->微生物培養基優化方法研究進展(1)

微生物培養基優化方法研究進展(1)



錄入時間:2011-10-21 9:49:23 來源:維普資訊

 

要:  微生物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與培養基組成和培養條件密切相關,而在一個高度非線性、非結構化的複雜係統中要獲得最佳工藝,試驗優化技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綜述了單因子試驗、正交試驗、均勻設計、響應麵設計、遺傳算法和神經網絡等優化技術並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微生物; 優化方法;  正交試驗;  響應麵設計;  均勻設計; 遺傳算法; 培養基優化

微生物發酵是指微生物利用一些原料養分在合適的發酵條件下經特定的代謝途徑轉變成所需產物的一類複雜的生物過程,涉及到許多相互影響的因素,產物生物合成水平除受微生物內部代謝機理、調控機製等影響外,還有外界環境(培養基組成與配比、發酵溫度 、發酵pH、溶氧等)的影響 。因此,最大限度地合成目的產物並非易事,並且對於一個高度非線性、非結構化的複雜發酵係統而言,要建立一個準確、滿意的合成模型則更為困難,而試驗優化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多元方程擬合技術(響應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解決該問題。傳統的優化技術(如單因素法)雖然方法簡單、易行,結果較直觀,但在考察多個因素時會浪費大量時間,且有可能導致不可靠的甚至錯誤的結論,因此,常常僅作為過程優化的初步試驗[1]。在考察多個因素時,為了減少試驗次數,節省時間,通常采用統計優化技術,這是因為統計優化技術無論從試驗設計到數據分析以及模型的建立與統計學密切相關,它能夠以較少的試驗次數獲得極為豐富的統計信息。因此,被廣泛地應用於微生物發酵培養基配方的優化中,以確定最佳發酵工藝參數,從而實現高產、優質、低消耗等經濟目標,本文對常用的優化試驗方法進行了綜述。

1 單因素試驗法

單因素試驗是在假設因素間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前提下,通過一次隻改變一個因素且保證其他因素維持在恒定水平的條件下,研究不同試驗水平對結果的影響,然後逐個因素進行考察的優化方法,是試驗研究中最常用的優化策略之一。王曉輝等人利用單因素試驗對BS070623蛋白酶高產突變株進行了發酵培養基優化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對於大多數培養基而言,其組分相當複雜,僅通過單因素試驗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特別是在試驗因素很多的情況下 ,需要進行較多的試驗次數和試驗周期才能完成各因素的逐個優化篩選,因此,單因素試驗經常被用在正交試驗之前或與均勻設計、響應麵分析等結合使用。利用單因子試驗和正交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可用較少的試驗找出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較快地確定出培養基的最佳組合。較常見的是先通過單因素試驗確定最佳碳、氮源,再進行正交試驗,或者通過單因素試驗直接確定最佳碳氮比,再進行正交試驗。

2 正交設計試驗法

正交設計試驗法是利用一套表格,設計多因素、多指標、多因素間存在交互作用而具有隨機誤差的試驗,並利用普通的統計分析方法來分析試驗結果。正交設計試驗法對因素的個數沒有嚴格的限製,而且無論因素之間有無交互作用,均可使用。利用正交表可於多種水平組合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試驗點進行試驗,它不僅能以全麵試驗大大減少試驗次數,而且能通過試驗分析把好的試驗點(即使不包含在正交表中的)找出來。利用正交設計試驗得 出的結果可能與傳統的單因素試驗法的結果一致,但正交試驗設計考察因素及水平合理、分布均勻,不需進行重複試驗,誤差便可估計出來,因而計算精度較高,特別是在試驗因素越多 、水平越多、因素之間交互作用越多時,優勢表現越明顯,此時,使用單因素試驗法幾乎不可能實現。孟和畢力格等人利用正交試驗對傳統乳製品中產γ-GABA乳酸菌培養基進行了優化,獲得了滿意結果,采用優化後的培養基於32℃發酵培養 96 h,產物含量高達10.78 gL。鍾為章等人采用L16 (4)正交表對紅螺菌科光合細菌液體培養基組成進行了優化,利用優化培養基在光照3000 lx(32±2)℃條件下培養3d,細菌總數由1.63×109cfumL增殖至3.68x10 cfumL。蔡成崗等人以角蛋白酶為考察指標,采用正交試驗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DN2生產角蛋白酶培養基進行了優化研究,產物酶活力可達到(66.5±2.04)UmL。在正交試驗中,如果所考察的指標涉及到模糊 因子時,不能直接使用正交設計試驗法,可以把正交試驗結果模糊化,然後用模糊數學的理論和方法處理試驗數據。陳敏等人利用模糊正交法,把試驗結果模糊化,以模糊綜合評價值為目標函數優化了鋅酵母發酵培養基組成。模糊正交法通過把正交試驗結果模糊化,然後用模糊數學的理論和方法處理試驗數據,不僅能估計因素的主效應,還可以估計因素的最佳搭配,能在同樣試驗工作量情況下獲得更多的信息。

3 均勻設計法

均勻設計法(Uniform Design)是一種考慮試驗點在試驗範圍內充分均勻散布的試驗設計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盡量使試驗點充分均勻分散,使每個試驗點具有更好的代表性,但同時舍棄整齊可比的要求,以減少試驗次數,然後通過多元統計方法來彌補這一缺陷,使試驗結論同樣可靠,均勻設計一般采用二次型回歸模型:

由於每個因素每一水平隻作一次試驗,因此,當試驗條件不易控製時,不宜使用均勻設計法。對波動相對較大的微生物培養試驗 ,每一試驗組最好重複 23次以確定試驗條件是否易於控製,此外,適當地增加試驗次數可提高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均勻設計法與正交設計試驗法相比,試驗次數大為減少,因素、水平容量較大,利於擴大考察範圍,如當因素數為5,各因素水平為3l的試驗中,如果采取正交設計來安排試驗,則至少要做312=961次試驗 ,而用均勻設計隻需要做31次試驗。在試驗數相同的條件下,均勻設計法的偏差比正交設計試驗法小。在使用均勻設計法進行條件優化時,應注意幾個問題:①正確使用均勻設計表,可參考方開泰製定的常用均勻設計表,每個均勻設計表都應有一個試驗安排使用表,要注意變量、範圍和水平數的合理選擇。②不要片麵追求過少的試驗次數,試驗次數最好是因素的3倍。③要重視回歸分析,為了避免回歸時片麵追求回歸模型的項數、片麵追求大的R2值和誤差自由度過小等問題,可通過選擇n稍大的均勻設計表,誤差自由度≥5,回歸模型最好不大於l0,在已知實際背景時少用多項式,在采用多項式回歸時盡量考慮二次的。④善於利用統計圖表,在均勻設計中,各種統計點圖,如殘差圖、等高線圖、正態點圖、偏回歸圖等,對數據特性判定和建模滿意度的判斷非常有用。⑤均勻設計包的使用,如 DPSSPSSSigmaplotSAS等。王劍鋒[l3]等人利用均勻設計、二次多項式逐步回歸分析對煙管菌 Bjerkandera adusta WZFFWY11產漆酶液態發酵培養基進行優化,在優化條件下進行液態培養可穩定獲得 9672UL的漆酶活力。

4 響應麵優化設計法

響應麵優化設計法是一種尋找多因素係統中最佳條件的數學統計方法,是數學方法和統計方法結合的產物,它可以用來對人們受多個變量影響的響應問題進行數學建模與統計分析 ,並可以將該響應進行優化。它能擬合因素與響應間的全局函數關係,有助於快速建模 ,縮短優化時間和提高應用可信度。一般可以通過 PlackettBurman (PB)設計法或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等從眾多因素中精確估計有主效應的因素,節省實驗工作量。 響應麵分析法以回歸法作為函數估算的工具,將多因子試驗中因子與試驗結果的相互關係,用多項式近似,把因子與試驗結果(響應值)的關係函數化,依此可對函數的麵進行分析,研究因子與響應值之間、因子與因子之間的相互關係,並進行優化。周海鷗[l61等人應用 PB設計法對影響桑黃發酵的培養基組成進行篩選,再采用 CCD設計結合響應麵對影響菌絲得率的關鍵因素最佳水平進行了深人研究,並通過二次方程回歸求解得到最優化條件 ,此模型與預測值極為接近 ,吻合性較好。薑麗豔等人應用PB設計法對影響乳鏈菌肽液體發酵培養基組分進行了篩選,然後采用最陡爬坡實驗逼近 3個關鍵因素的最大響應區域 ,找到了最優化的水平,在此培養條件下進行發酵培養,發酵液中乳鏈菌肽效價為 6033 UmL,是優化前的448倍。鍾國華¨蜘等人采用中心組分旋轉設計技術,根據菌絲幹重和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率,按照統計學要求檢測模型顯著性,分析了配方組合對降解菌生長量、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率的影響和效應,采用二次多項式逐步回歸分析模型,根據響應麵模型和預測回規模型方差分析對模型進行評價,以確定最佳培養基配方。利用優化培養基進行培養,菌體幹重為 450.30 mg50 mL培養菌液,處理24 h50 mg/L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率高達93.78%。

王普等人用部分因子試驗篩選了影響 Candida tropicaJis 104產高選擇性羰基還原酶的因素,繼而采用最陡爬坡路徑逼近最大響應區域並結合CCDRSM 3個顯著性因素進行分析,得到了優化的培養基組成,采用該優化培養基進行發酵培養,供試菌株羰基還原酶活力達到 851.13 UL,較優化前提高了65.2%。

5 二次正交旋轉組合法前麵介紹的幾種方法具有試驗設計和結果分析簡單、實際應用效果好的優點,在微生物培養基優化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們不能對各組分進行定量分析,不能對產量進行預測。所以,在正交設計試驗法的基礎上,加入組合設計和旋轉設計的思想,並與回歸分析方法有機結合,建立了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設計法(rotation regression orthogonal combination),它是旋轉設計的一種,不僅基本保留了回歸正交設計的優點,還能根據測量值直接尋求最優區域,適用於分析參試因子的交互作用。它既能分析各因子的影響,又能建立定量的數學模型,屬更高層次的試驗設計技術。基本思路是利用回歸設計安排試驗,對試驗結果用方程擬合,得到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對模型進行圖形模擬或數學模擬,求得模型的最優解和相應的培養基配方,並在一定範 圍內預估 出在最佳方案時的產量,與響應麵法有相似之處。張鍾元等人為了提高 Proteus mirabilis L-肉堿脫水酶的活力,通過單因素試驗研究了碳源、氮源及誘導物等對酶生物合成的影響的基礎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優化了培養基組分配比,使L-肉堿脫水酶活力由最初的1.90 UmL提高到了5.32 UmL,與模型預測值較為接近,取得了預期效果。劉曉永等人為提高酵母菌中β- 葡聚糖的含量,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應用二次正交旋轉組合法設計培養基成分,獲得了優化後的培養基配方,培養基經優化後,酵母菌中B一葡聚糖產量由原來的65.80 mg100 mL提高至108.18mg100 mL,獲得了滿意的結果。

 

上一篇:葡萄球菌凝固酶和凝聚因子試驗

下一篇:微生物培養基優化方法研究進展(2)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