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禽白血病病毒



錄入時間:2011-8-16 9:22:39 來源:動物微生物學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Ieukosis virusALV)是反錄病毒科,禽C型反錄病毒屬的代表種。早在上個世紀的中後期就有人對本病進行了描述和報道,是人類最早認識的禽病之一。本病毒除能引起白血病外,還能引起骨髓細胞瘤、上皮細胞瘤等腫瘤性疾病,而且它誘發的腫瘤多與造血係統有關。由於禽白血病病毒與禽肉瘤病毒在理化特性、病毒形態以及致病性等方麵具有許多相同的特征,因此常常統稱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

一、生物學特性 

禽白血病具有典型的C型病毒的形態特征,病毒以出芽增殖的方式在胞漿膜上出芽並釋放。病毒RNA基因組是由 23438S的亞單位構成的二聚體,分子質量為106u,每個基因組的單體約有 7.2kb。病毒的主要蛋白成分為衣殼蛋白P27、基質蛋白P19、核衣殼蛋白P12、囊膜蛋白gp85和跨膜蛋白gp37

二、抵抗力

病毒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敏感,對紫外線有很強耐受性,不耐熱,56 30min即可喪失感染性,-60才能長期保存。在pH59間穩定。

三、抗原性

本病毒具有共同的群特異性抗原P27。根據對細胞的感染範圍、幹擾譜以及基質蛋白P19抗原性的不同等,本病毒又分成AJ 10個亞群。同一亞群的病毒能夠互相幹擾,並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中和能力。不同的群間沒有這種能力。病毒的囊膜糖蛋白具有型特異性抗原決定簇,能誘發中和抗體。用中和試驗可以將亞群細分為若幹不同的抗原型。

四、培養特性

大多數禽白血病病毒能在雞胚上良好生長,在絨毛尿囊膜上產生增生性痘斑,這種痘斑

8d後可以計數,而且與病毒的劑量成線性關係。

五、致病性

由於感染的毒株不同,病雞的症狀和病理變化也有所不同。病毒的ABCD亞群

是外源性病毒,有較強的致病性。E亞群是內源性病毒。所謂內源性是指這類病毒的基因組已經為一種生物的固定基因結構的一部分,就像一組宿主細胞基因組一樣受細胞的調節控製。一般的雞都攜帶E亞群基因序列,這些序列被整合到雞細胞的基因組上。當完整的內源性病毒基因組存在時,細胞可能自發地或經某種化學試劑的作用,產生出E亞群白血病病毒。當內源性病毒基因是缺損型時,基因可能在細胞內進行表型表達而不產生感染性病毒。E亞群對雞的致病性很弱或根本不致病。FG亞群主要感染野雞。J亞群在1971年發現,外源性,宿主為雞,引起髓細胞瘤,對肉雞危害嚴重。

    本病毒所致疾病最常見有如下3種。

    (一)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在雞的性成熟期發病率最高,14周齡以下的雞極少發病。主要臨床症狀是消瘦、貧血、腹瀉、虛弱,肝、法氏囊腫大,且臨床症狀出現,病程通常很短,最後衰竭死亡。腫瘤常見於肝、脾、腎、法氏囊,有時也侵害心、肺等。組織學檢查,腫瘤組織是由處於原始發育階段的成淋巴細胞組成,這種細胞源於法氏囊,屬於囊依賴性細胞,如果摘除法氏囊,能防止這種腫瘤發生。

    (二)成紅細胞性白血病   野外病例發生於3月齡以上的雞。主要臨床症狀是怠倦,全身性虛弱,雞冠略為蒼白或發紺;繼之病情發展,症狀加重,表現消瘦和腹瀉,一個或更多羽毛囊可能發生大量出血,病程數天到數月。患嚴重貧血的雞,雞冠變成淡黃色直至白色。死於此病的雞,通常帶有全身性貧血,其器官常有出血點。

    (三)成骨髓細胞性白血病   主要症狀與成紅細胞性白血病相似,嚴重的廢食、顯著脫水、消瘦和腹瀉。還可見到血凝不良引起的羽毛囊出血,病程較長。另外,本病可在病雞外周血液中見到大量的成髓細胞,幾乎占全部血液有形成分的 75%。本病很少自然發生。

    六、微生物學診斷

根據病史、症狀及剖檢發現腫瘤,通常可作出診斷,但應與馬立克病相鑒別。可用ELISA等檢測病毒抗原。確診需要進行病毒的分離鑒定。

七、免疫與治療

由於本病毒及其製備物在滅活的同時其免疫原性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培育無致病力的弱毒株亦未取得重要進展,因此至今也沒有研製出有實用價值的疫苗。

 

上一篇:細菌的生物化學試驗(四)

下一篇:埃希氏菌屬

相關文章: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