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酵母在其生長繁殖過程中,能向體外分泌一種可殺死其他酵母的毒蛋白,稱為嗜殺毒素。產生嗜殺毒素的酵母謂嗜殺酵母。1963年,Bevan和Makower[1]在保存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時,首次發現酵母菌株間存在相互殺死的現象,帶動了嗜殺酵母研究工作的展開。目前,已相繼發現啤酒、葡萄酒、清酒釀造中也存在嗜殺酵母。
嗜殺酵母對嗜殺毒素有抗性。對嗜殺毒素敏感的菌株稱為敏感株。不產生嗜殺毒素而對嗜殺毒素並不敏感的菌株則稱為中性株。嗜殺毒素能殺死敏感酵母。嗜殺酵母的嗜殺特性與兩種雙鏈線狀RNA(dsRNA)有關,即編碼產生毒素蛋白的M-dsRNA和編碼自身和M-dsRNA外殼蛋白的L-dsRNA。嗜殺毒素破壞細胞跨膜化學質子梯度,造成ATP和鉀離子泄漏,導致細胞死亡。應用嗜殺酵母可避免野生型酵母汙染,淨化發酵體係,改善發酵產物品質;嗜殺毒素也可作為抵製病原酵母和類酵母微生物的抗真菌劑。
上一篇:真菌的DNA和RNA提取方法(2)
下一篇:毛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