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菌的傳播與致病
嗜血杆菌是隻有在含有血或血製品及其因子的營養條件下才能生長發育的一群細菌。目前發現的嗜血杆菌有16種,可致人類疾病的至少有8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Hi。根據莢膜成分的不同,Hi又分為a、b、c、d、e、f6種菌型,其中又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最容易引起侵襲性疾病。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寄生於人的鼻、咽、眼及陰道黏膜中,常與正常菌群共生,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和帶菌者,病人和鼻咽帶菌者為傳染源。健康人鼻咽部帶菌率可高達60~80%。帶菌可持續數日或數月。
Hib多寄居在鼻咽部黏膜,通過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新生兒可通過母親的產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隻引起人類感染,對動物無致病性。同樣,寄居於禽類、豬、犬的嗜血杆菌也不感染人類。
有研究表明,人群對流感嗜血杆菌普遍易感。新生兒由母體抗體被動免疫,3個月~3歲兒童的抗體水平最低,對該菌最易感,Hi在健康學齡前兒童的帶菌率為10.9%~37.9%,學齡兒童最高可達20.9%;Hib在學齡前兒童帶菌率為5.4%~6.9%。成人可為無症狀帶菌者,其發病多有免疫缺陷。
Hi帶菌率與季節有關,感染多散發,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多從秋季開始增加,冬季達高峰。Hib通過飛沫進入人的呼吸道,侵入血液繁殖,可擴散至人體多個器官,引起組織、器官的侵襲性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是幼兒腦膜炎,菌血症,膿毒性關節炎,肺炎,氣管支氣管炎,中耳炎,結膜炎,鼻竇炎和急性會厭炎的主要病原菌,這些感染和心內膜炎也可發生於成人但比較少見。
國內的臨床調查顯示,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Hi占29.0%。Hi所致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其中肺炎多通過飛沫傳播。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易並發Hi肺炎,起病較慢,常有痙攣性咳嗽,全身症狀重,中毒症狀明顯,白細胞明顯增高,有時伴淋巴細胞的相對或絕對升高。小嬰兒Hib肺炎常並發膿胸、腦膜炎及化膿性關節炎,易後遺支氣管擴張症。Hib腦膜炎在兒童化膿性腦膜炎中占28.9%~51.7%。在歐美國家,Hib是兒童未使用疫苗前化膿性腦膜炎中居首位的病原菌。化膿性腦膜炎較常見,但危害大,其發病率僅次於流腦。多數患者具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常見流涕、咳嗽等,經數日或1~2周方出現腦膜刺激征,以冬春兩季多發。10%的兒童有單側或雙側性耳聾。其他並發症如學習能力差、精神發育遲緩、顱神經麻痹、癱瘓等通常為暫時性的,有望治愈。Hib感染常致會厭炎,表現為會厭部紅腫、吞咽不適,有時發生呼吸困難。在中國發病率較低,但病死率可高達7%~8%。化膿性中耳炎等在國內相對少見。
二、細菌的生物學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Hi)簡稱流感杆菌,又名費佛氏杆菌(Pfeiffer ' s bacillus),為革蘭氏陰性短小杆菌,大小為0.8~1.5mm×0.3~0.4mm,兩端鈍圓。從病灶中新分離的菌株多呈球杆狀或雙球狀,有時可呈短鏈。在陳舊培養物中呈多形性,有長杆狀或絲狀體。本菌無動力、無芽孢,粘液型菌株有莢膜。
Hib為需氧菌,培養較困難,由於該菌氧化還原酶係統不完善,生長時需要“X”和“V”兩種生長輔助因子。“X”因子存在於血紅蛋白中,可耐高溫。“V”因子存在血液中,耐熱性較差。在血液中“V”因子處於被抑製狀態,加熱75~100℃,5~10min,抑製物被破壞後才被18~24小時,菌落微小,無色,透明似露珠,
48小時後形成灰白色較大的菌落、圓形、透明。如以Hib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同一巧克力瓊脂平皿上培養,由於葡萄球菌能合成較多的“V”因子,並彌散到培養基裏,可促進Hib的生長,故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圍生長的Hib的菌落較大,距離葡萄球菌菌落越遠的Hib的菌落越小。此稱為“衛星現象”。這一特點有助於對此菌的鑒定。
由於有些標本如痰,有大量雜菌生長,對Hib的分離培養影響較大,在巧克力瓊脂平皿內加入該菌可耐受的抗生素(每毫升巧克力瓊脂內加萬古黴素50mg,杆菌肽30mg,氯林可黴素1mg)可提高本菌的分離率。根據莢膜多糖抗原成分的不同,應用型特異性免疫血清作莢膜腫脹試驗或其它血清學試驗,可以將Hib分成6個(a、b、c、d、e、f)血清型。
其中b型對嬰幼兒的致病性最強,且最多見,f型次之。
上一篇:幽門螺杆菌及其實驗室鑒定(2)
下一篇: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危害評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