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監測我院病房分離的100株革蘭陰性杆菌對12種抗生素的耐藥率,以指導臨床用藥。方法:采用E test藥敏試驗測定我院分離的100株革蘭陰性杆菌對12種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濃度(MIC)。 結果:這12種抗生素中總耐藥率最低的是亞胺培南(7%),頭孢吡肟(13%),舒普深(14%),阿米卡星(14%);49株大腸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廣普β-內酰胺酶的發生率為43%;大腸杆菌對環丙沙星的耐藥率高達76.5%;大腸埃希菌,腸杆菌屬,不動杆菌,克雷伯菌屬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小於等於5.9%。結論:亞胺培南,頭孢吡肟,舒普深,阿米卡星對革蘭陰性杆菌的耐藥率最低。
關鍵詞 耐藥性;革蘭陰性杆菌;醫院感染
革蘭陰性杆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導致感染性休克的重要原因。其中一部分患者因嚴重感染,引起各種並發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導致死亡。隨著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抗生素的耐藥問題日趨嚴重,因此,監測常見革蘭陰性杆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情況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探討我院住院病人中常見革蘭陰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用Etest方法對2003年9月~10月連續分離到的100株非重複革蘭陰性杆菌對於12種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濃度(MIC)進行了監測,並對其耐藥性進行了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來源
1.1.1.1 臨床菌株 100株細菌(其中包括大腸埃希菌34株,陰溝腸杆菌 16株,肺炎克雷伯菌15株,鮑曼不動杆菌 14株,銅綠假單胞菌12株,洛菲不動杆菌 3株,產氣腸杆菌 2株,產酸克雷伯菌2株,嗜麥芽窄食假單胞菌2株)分離自痰,膽汁,尿,血液,胸腹腔引流物等臨床標本(2003年9月~10月)。
1.1.1.2 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均由美國默克公司提供。
1.1.2 抗生素來源 Etest 條為AB Biodisc公司提供;抗生素為亞胺培南(IPM),頭孢他啶(CAZ),氧呱嗪青黴素/他唑巴坦(TZP),環丙沙星(CIP ),慶大黴素(GEN),頭孢曲鬆(CRO),呃他培南(ETP),阿米卡星(AMK),頭孢吡肟(FEP),舒普深(CSL),頭孢噻肟(CTX),替卡西林/克拉維酸(TCC), 頭孢他啶/克拉維酸(TZL), 頭孢噻肟/克拉維酸(CTL)。Etest 條濃度範圍為0.016~ 256ug/ml,但亞胺培南、環丙沙星為0.002~ 32ug/ml。
1.1.3 藥敏培養基為AB Biodisc公司提供的MH藥敏培養基(150mm,4mm)。
1.2 方法
1.2.1 病例收集及確認 分析選中的100株菌的病人信息,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判定標準[1],確定篩選納入的此100株菌均為院內感染菌,並確定此100株菌株來自100名非重複臨床住院病人,然後詳細記錄此100名病人的樣本送檢日期,送檢號,病曆號,所在病房,姓名,標本類型,以及在送檢前2天內該病人的抗生素使用情況。
1.2.2 藥敏試驗 采用2003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使用的瓊脂擴散法[2]。將相當於0. 5個麥氏單位濃度的純菌懸液用無菌棉拭子均勻塗布在4mm厚150mm 直徑的藥敏平板上, 貼Etest 條6條。35℃孵育16~ 18小時後讀結果。從橢圓形的抑菌環與E試紙條的交界處上的刻度讀出MIC, 單位為ug/ml。結果可按美國臨床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 規定將MIC 值判定為敏感,中敏或耐藥。同時用大腸埃希菌ATCC25922, 綠膿假單胞菌ATCC 27853作質控監測。如果克雷伯菌屬和大腸杆菌對於頭孢他啶或者頭孢噻肟的MIC大於等於2ug/ml,做超廣譜(TZL)及頭孢噻肟/棒酸(CTL),其中棒酸為2ug/ml)確證試驗。
1.2.2 數據分析 所有數據輸入WHONET5軟件(版本為5.5)並分析。 2 結果與討論
上一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
下一篇:細菌藥敏與臨床藥效不符的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