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大量現代高新技術不斷應用於檢驗醫學,檢驗與臨床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特別是微生物檢驗,近年來已成為臨床用藥診療及院內感染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筆者統計,前幾年在我院臨床微生物實驗誤差中,分析前誤差約占70%。因此,如何提高微生物實驗分析前的質量,是保證整個檢驗質量的關鍵。下麵就此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1 分析前質量管理程序
醫學檢驗分析前的階段,又稱檢驗前過程。ISO/IEC 15189文件中明確定義:按照時間的順序從臨床醫生開出醫囑開始,到分析檢驗程序時終止的步驟,為分析前的程序。它分為實驗室內及實驗室外兩個環節,包括檢驗項目的要求,生理學因素影響,患者的準備,原始樣品的采集,運送到實驗室及實驗室內部的傳遞,至檢驗分析過程開始時結束。其中,實驗室外的工作由臨床醫生、護士完成,從臨床醫生申請檢驗到臨床護士采集標本送到實驗室止。該階段是分析前質量管理的關鍵,因為采集的標本合格與否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基礎。有文獻介紹,臨床反饋不滿意的檢驗結果中,有80%的報告最終可溯源到標本質量的不符合要求[1]。實驗室內的工作由實驗室人員完成,包括標本的確認、處理、儲存,實驗室設施與環境條件、製度的完善、人員的技術培訓以及對所使用的儀器、試劑、培養基的要求。有了合格的檢測標本,實驗室內分析前的各項工作也不容忽視。由此看出,實驗室分析前的質量保證,潛在因素最多,是最容易出現問題,也是最難控製的環節,應引起我們每個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 微生物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實驗室外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實驗室外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臨床醫護人員缺乏對分析前質量管理的正確認識,不清楚標本的正確采集、運送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基礎,對一些影響標本質量可導致錯誤結果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活因素等,采集、運送標本的護士和工人不完全知道,而檢驗人員又不能控製這些因素,造成工作脫節,管理失控,數據失真[2]。(2)不按規範選擇采樣時間、采樣方法,無菌觀念差,導致所采標本汙染。查對製度不嚴,使標本張冠李戴,造成檢測結果與臨床結果不符,影響病人正確有效治療。(3)不能正確傳送標本。許多微生物檢測項目,對標本的保存、運送有特殊要求,如溫度、濕度、光照、時間等。采集標本後應盡快在規定時間內送達檢測實驗室。由於個別臨床醫護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檢驗分析前質量缺乏應有的認識,標本采集後,不能及時傳送,使標本存放時間過長,導致腐敗變質,增加汙染機會,影響檢測結果。
2.2 實驗室內分析前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實驗室內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實驗室布局不合理,無菌區、清潔區、汙染區不能區別開來,對進出使用無菌區域不能有效控製,造成標本汙染。(2)實驗室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收到的臨床標本,不能認真仔細核對,對不合格的標本沒有及早退回,並說明原因,對不能及時檢測的標本,不按要求將其置於合適的溫度和環境下保存,以致造成結果與臨床不符。(3)實驗室對所使用的儀器(如光學顯微鏡、溫箱、冰箱、壓力蒸汽滅菌器等),監管不力,沒有使用、保養、維修記錄,使用過期的染色液、試劑、培養基及診斷血清等。對新配製或購進的培養基、增菌液等,不做無菌鑒定試驗,判定是否合格,即進行使用,使結果偏差,影響臨床的診治。
3 微生物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措施
3.1 實驗室外分析前質量管理措施
醫院方應利用各種方法和途徑向臨床醫護人員反複宣傳、培訓,強化他們對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的意識,使他們認識到,標本的合格與否,是整個檢驗質量的保證。
規範護理操作規程,正確選擇采樣時間。一般選擇疾病的早期、急性期、症狀典型時或用藥前采集,如已使用抗生素則應停藥三天後采集標本。如用於血培養的血液應在抗生素應用之前、發熱高峰期無菌采集標本,且每次的采血量應達10 ml。規範采集方法,首先囑患者注意留取標本前的事項,按無菌手續采集各種標本及所需的量,以無菌容器盛裝,並應根據待測微生物種類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樣方法,如需氧菌、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真菌、L-型細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檢驗,均須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采樣[3]。
製訂對標本的核對、確認、保存、送檢製度。采集後的標本,應核對、確認無誤後,立即送檢,不能及時送達實驗室的標本應采用適當的保存液和保存條件妥為保存(如保溫、冷藏等),以免標本腐敗變質。采集後的標本應專人送至實驗室,並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標本在傳送過程中的安全性,特別是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標本,應嚴密包裝,防止汙染、傳播和自身感染。
3.2 實驗內分析前質量管理措施
要進一步加強實驗室管理。實驗室總體布局安排要充分考慮減少潛在的對標本的汙染和對人員的危害。微生物實驗室的無菌工作區域是檢測工作的基礎,該區域應有明確的標識,對進出、使用應進行有效的控製,並做好記錄。定期對無菌區域進行監測(包括:空氣、物體表麵、紫外線燈照射強度等的監測),對廢棄物品應當製定專門的程序,加以文件化並要有相應的設施和設備。對影響檢測結果的設備要進行有效控製,定期對實驗用儀器、設備進行正確維護、校準和質控[4]。以保證對檢驗標本的無菌操作,以及對需要使用的無菌工具和器皿正確實施滅菌。無菌工具和器皿應放在專門的區域存放,明確標識,以與非無菌物品區別開來。要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為了保證檢驗質量,對接受過一定專業理論、專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的上崗人員要進行定期考核,以測試他們的檢驗能力及操作熟練程度。每個檢驗人員都要接受繼續教育,更新和掌握微生物檢驗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高檢驗水平。
微生物實驗室內應建立規範的技術操作手冊和操作卡,並要經常修訂、補充新的技術要求,用以指導實驗室日常工作,有利於方法的統一和結果的穩定、準確。
做好分析前的試劑、染色液、培養基與耗材的監控。這也是保證實驗分析中、分析後檢驗質量不容忽視的環節,所以應對自備和商業提供的染色液、培養基等試劑都要進行評估,對自製的試劑,要有整個配製過程的記錄,配好的試劑應貼上寫有名稱、配製日期、配製人的標簽。商品化的染色液、培養基、試劑等應對品牌、試劑名稱、批號、存放條件、失效期形成記錄,應有廠家向客戶提供的試劑鑒定質量保證書。對新使用的染色液、培養基等,可參照相關標準,進行驗證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微生物實驗室應加強與臨床的溝通,結合醫院實際情況製定相關程序和文件,如規範各類標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項、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和預防措施、標本保存和運送、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提供每個實驗的參考值及如何準確判斷分析等。接受臨床對檢驗結果進行的反饋,為臨床醫生選擇項目提出合理建議。
標本的確認、申請單的核對及處理儲存。實驗室收到標本後,應立即檢查患者姓名、年齡、性別、開單時間、接標本時間、檢測項目等,並要逐一進行登記、核對,以免發生接標本錯誤,在確認無誤後,方可簽收進行下一步操作。對不合格的標本,應及時退回並填寫拒收報告單說明原因,反饋臨床,囑其重新采集標本。對送來符合要求的標本,要及時進行檢測,不能及時分析處理的標本,應按試驗要求置於合適的溫度和環境保存。
4 結論
綜上所述,微生物實驗室分析前質量控製,是整個檢驗質量控製中關鍵的環節。每一個醫護人員及實驗室人員必須慎重、認真對待。醫院應采取以上相應措施,完善各項製度。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高質量的臨床標本,高質量的檢驗過程及準確無誤的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1]叢玉隆.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對策[J].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4,27(8):483.
[2]王偉民.淺談護理工作對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影響及對策[J].臨床檢驗雜誌,2007,25(6):469.
[3]齊春華,王文平.微生物實驗室的質量控製管理[J].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4):717.
[4]陳劍剛. B/T15481-2000標準在衛生檢驗質量控製中的應用 [J].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2,12(4):487.
摘自:《實用醫技雜誌》2008年 第34期
上一篇:實驗室常犯錯誤總結
下一篇:微生物實驗室試劑、染色液和診斷血清質量控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