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到處都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氣中,微生物達800~3500個/m3,在土壤中達1~500×108個/g,在嚴重汙染的水中可達107個/ml。(飲用水要求細菌總數≤100個/ml,大腸杆菌≤3個/ml。經水塔或貯水池貯存後,短期內可繁殖至105~106個/ml。)人的頭皮上有140萬個/cm2,兩手上約有4~40萬個,1g指甲汙垢有38億個,1g糞便可達10~1000億個。可以說微生物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許多以前被人們認為是極端(高溫、高壓、強酸、強堿、低溫等)甚至是致死的環境,現在已發現生活著各種類型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事實說明,微生物有特別頑強的生存、繁殖和變異能力來適應環境。
微生物種類繁多,有的對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無益也無害。但在藥品生產過程中,不可能對環境中的各種微生物加以區別對待,為保證藥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對其進行控製。空氣中的微生物多數附著在灰塵上,或以芽孢形式懸浮於空氣中,1μm以下者處於懸浮狀態,10μm以上者會逐漸沉下來而形成菌塵。所以也要對塵粒進行控製。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注射劑(尤其是靜脈注射劑)如汙染了7~12μm的塵粒,可導致熱原反應、肺動脈炎、微血栓或異物肉芽腫等,嚴重的還會致人死命。而如果汙染了細菌,輕則局部紅腫化膿,重則引起全身細菌性感染。因此,對微生物和塵粒進行更加嚴格的控製對於針劑生產潔淨室非常重要。
人是潔淨室最大的汙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鍾向周圍排放1000個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為750個以上。穿無菌服時,靜止時的發菌量為10~300個/min,一般活動時發菌量為150~1000個/min,行走時發菌量為900~2500個/min。咳嗽一次發菌量為70~700個/min,噴嚏一次為4000~60000個/min。所以在潔淨室中,人的數量和活動應有特別嚴格的限製。
微生物簡介
微生物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一群體形微小(直徑小於1mm)、結構簡單、肉眼看不見,必須藉助光學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生物。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界線有時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並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點:①體積小,麵積大;②吸收多,轉化快(2000倍體重/h);③生長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變異,適應強;⑤分布廣,種類多(10萬種以上)。
微生物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1.真核細胞型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2.原核細胞型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
3.非細胞型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係統,隻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體積微小,能通過除菌濾器。病毒屬於此類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種微生物存在。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種元素循環靠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進行。例如空氣中的大量氮氣隻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將動、植物蛋白質轉化為無機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植物又為人類和動物所利用。因此,沒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陳代謝,而人類和動物也將無法生存。
另一方麵,由極少數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發病快、死亡率高、傳播迅速、傳播範圍廣,嚴重危害著人民健康。
上一篇:細菌的特殊結構及其醫學意義
下一篇:微生物及無菌知識——微生物形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