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一詞並非生物分類學上的專門名詞,而是指大量的、極其多樣的、不借助顯微鏡看不見的微小生物類群的總稱。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某些藻類,它們的大小和特征見表1-1。
表1-1.微生物形態、大小和細胞類型
微生物 大小近似值 細胞特征
病毒 0.01~0.25μm 非細胞的
細菌 0.1~10μm 原核生物
真菌 2μm~
原生動物 2~1000μm 真核生物
藻類 1μm~幾米 真核生物
但是有些例外。如許多真菌子實體、蘑菇等常肉眼可見;相同的,某些藻類能生長幾米長。一般來說,微生物可以認為是相當簡單的生物,大多數的細菌、原生動物、某些藻類和真菌是單細胞的微生物,即使為多細胞的微生物,也沒有許多的細胞類型。病毒甚至沒有細胞,隻有蛋白質外殼包圍著的遺傳物質,且不能獨立生活。
1.2 微生物在生物分類中的地位
在生物發展的曆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兩大類。而微生物,不僅形體微小、結構簡單,而且它們中間有些類型像動物,有些類型像植物,還有些類型既有動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因而歸於動物或植物都不合適。於是,1866年海克爾(Haeckel)提出區別動物界與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藻類、原生動物、真菌和細菌。
隨著科學的發展,新技術和研究方法的應用,尤其是電子顯微鏡和超顯微結構研究技術的應用,發現了生物的細胞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沒有真正的核結構,稱為原核,其細胞不具核膜,隻有一團裸露的核物質;另一種是由核膜、核仁及染色體組成的真正的核結構稱為真核。動物界、植物界及原生生物界中的大部分藻類、原生動物和真菌是真核生物,而細菌、藍細菌則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僅細胞核的結構不同,而且其性狀也有差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性狀的比較內容將在第二章詳細介紹。
根據核結構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Whittaker)提出五界係統,即動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係統的生物都有細胞結構。病毒作為一界被提出的較晚,主要原因是 ①病毒和類病毒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是原始類型還是次生類型是長期爭論未決的問題;②病毒不是用雙命法,分類不用階元係統。但經過長期研究發現,病毒和細胞型生物是有共同特性:①遺傳物質是DNA(部分病毒是RNA);②使用共同的遺傳密碼。在此基礎上,我國學者於1979年提出將無細胞結構病毒立為病毒界,從而建立了六界係統。
細胞型生物
動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生動物、大部分藻類及粘菌
真菌界(Fungi):酵母、黴菌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細菌、放線菌、藍細菌等
非細胞型生物:病毒界(Vira)
下一篇:鮮乳中的微生物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