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檸檬酸杆菌屬
拉丁學名(Citrobacter Werkman and Gillen,1932)
直杆菌、直徑約1.0μ m,長2.0~6.0μ m,單個和成對。與腸杆菌科的一般定義相符。通常不產生莢膜。革蘭氏陰性,通常以周生鞭毛運動。兼性厭氧。有呼吸和發酵兩種類型的代謝。
在普通肉腖瓊脂上的菌落一般直徑2~4mm,光滑、低凸、濕潤、半透明或不透明,灰色,表麵有光澤,邊緣整齊。偶爾可見粘液或粗糙型。接觸酶陽性。氧化酶陰性。有機化能營養,能利用檸檬酸鹽作為惟一碳源。硝酸鹽還原陽性。不產生賴氨酸脫羧酶。不產生苯丙氨酸脫氨酶、明膠酶、脂肪酶和DNA酶。不分解果膠酸鹽和藻朊酸鹽。發酵葡萄糖產酸產氣。甲基紅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見於人和動物的糞便,或許是正常腸道棲居菌。通常作為條件致病菌分離自臨床樣品。也見於土壤、水、汙水和食物中。 DNA中G+C mol%為50~52(Tm)。
從澳洲白蟻的後腸和造紙廠水中分離出的費氏檸檬酸杆菌,報道了其中一些菌株在厭氧條件下可固氮(Bergensen,1980)。
West和Edwards(1954)首先建立了Bethesna-Ballerup群細菌的抗原係統,根據他們早先的研究,這群細菌現在稱作費氏檸檬酸杆菌(Edwards等,1948;Bruner等1949;Moian與Bruner,1949)。抗原體係包括32個O群抗原和87個H抗原。Sedlak與Slajsova(1966,1967)和Sedlak(1974)增加了O抗原和H抗原,O抗原的總數增至42個,而H抗原超過90個,進一步擴充了抗原體係。費氏檸檬酸杆菌中許多血清變型的抗原與許多沙門氏菌屬和埃希氏菌菌株的抗原有關(West與Edwards,1954;Saka與Namioka,1957;Davis與Ewing,1963;Sedlak與Slajsova,1966)。種間鑒別見下表。
模式株:費氏檸檬酸杆菌(Citrobter freumdii)
費氏檸檬酸杆菌、差異檸檬酸杆菌和無丙二酸檸檬酸杆菌的其它性狀
特 征 |
費氏檸檬酸杆菌 |
差異檸檬酸杆菌 |
無丙二酸檸檬酸杆菌 |
吲哚 |
- |
+ |
+ |
H2S的產生 |
+ |
- |
- |
精氨酸雙水解酶 |
d |
+ |
+ |
鳥氨酸脫羧酶 |
d |
+ |
+ |
KCN生長 |
+ |
- |
- |
丙二酸利用 |
- |
+ |
- |
D-阿東醇產酸 |
- |
+ |
- |
DNA的G+C克分子% |
50-51 |
51-52 |
51-52 |
上一篇:西地西菌屬(Cedecea)
下一篇:愛德華氏菌屬(Edwarsi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