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生物實驗課教學中,肥大反應(widal stest)被列為本科臨床專業學生實驗的必修內容之一。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早期應用,臨床隨機采集的患者血清標本抗體含量很低,實驗中很難出現典型的抗原抗體凝集現象,由於實驗要用到抗血清,而抗血清又難以買到,價格也昂貴,為了節約經費,使用方便,我們嚐試了自製抗血清,並且在實驗教學中,通過製備抗血清進行抗原抗體之間免疫學反應,使學生獲得有關抗原、抗體、抗原抗體間的免疫反應這些抽象的免疫學的基本知識,使教學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的選擇 實驗動物為家兔,體重1.5 kg/隻~2.0 kg/隻。
1.2 抗原的製備傷寒杆菌的抗原製備 采用北京生物製品鑒定所提供的國內標準菌株傷寒杆菌“O”接種在普通瓊脂平板上約20隻~30隻,置37 ℃培養18 h~24 h,取培養物作塗片,並行革蘭染色,經顯微鏡觀察應均為革蘭陰性杆菌的純培養物,並作生化鑒定,葡萄糖(+)、乳糖(-)、靛基質(-)、尿素(-)、動力(+),並用傷寒診斷血清“O”作玻片凝集,出現顆粒凝集確診為傷寒杆菌“O”抗原,如有汙染雜菌的平板應棄去,而純培養的平板加5 ml~6 ml無菌生理鹽水,用L型玻棒刮下菌苔,離心沉澱(2 500轉/min,10 min),同法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兩次,棄上清,取沉澱物加適量滅菌生理鹽水配成30億/ml的菌液[1],並按菌量加入0.3%~0.5%甲醛作防腐,置37 ℃作用30 min進行殺菌處理,即為傷寒杆菌“O”菌液,置4 ℃冰箱備用。傷寒杆菌“H”菌液的製備[1],方法同傷寒杆菌“O” 抗原製備,此菌株也來自北京生物製品鑒定所。
1.3 免疫動物的方法[2] 實驗動物為家兔,共12隻,分別注射傷寒杆菌“O”、“H”菌液各6隻,程序見表1。表1:免疫注射程序日期(略)
2 結果與保存
2.1 抗血清效價測定與保存 於末次免疫1周後在耳緣靜脈采血2 ml分離血清,抗血清效價測定采用試管凝集法(肥大反應),用生理鹽水作血清稀釋液,倍比依次稀釋血清,置37 ℃ 24 h後觀察結果,以呈現++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釋倍數作為血清凝集的效價。達到理想的抗體效價後采用心髒采血收集血清分裝成小瓶,每瓶約3 ml~5 ml,做好標記,置-20 ℃冰箱保存。
2.2 試管凝集實驗 將10個潔淨凝集試管,依次加0.5 ml生理鹽水,取1∶400稀釋的傷寒杆菌抗血清0.5 ml(血清稀釋視抗血清效價而定,效價高稀釋倍數就高,教科書上抗血清稀釋倍數一般從1∶40開始),加入1號管,混勻後,取0.5 ml加入2號管,混勻,取0.5 ml加入3號管,依次稀釋,8號管混勻後吸0.5 ml棄去,10號管為對照管,從10號管開始,從後向前依次加入0.5 ml傷寒杆菌均“O”“H”菌懸液(7億/ml)[1],各管混勻,置37 ℃靜置24 h,使抗原抗體充分反應,判斷效價見表2,以呈現50%凝集,出現“++”(上清液稍渾濁,凝集物明顯)的最高血清稀釋倍數為血清的效價。表2:傷寒杆菌“O”、“H”抗血清凝集效價測定(略)菌液+0.85%鹽水-免疫6隻家兔傷寒杆菌抗血清的平均幾何效價,傷寒“O”抗血清為1∶16 060,“H”抗血清為1∶25 600(見表3)。將“O”“H”抗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後,血清適當稀釋代替傷寒病人血清,可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表3:傷寒杆菌“O”、“H”抗血清幾何平均滴度免疫途徑(略)實驗注意事項:細菌的培養要無菌操作,不能混入雜菌。所選用的兔子要預先用傷寒杆菌“O”、“H”菌液做抗體檢測,不能選用已有抗傷寒杆菌“O”、“H”抗體的兔子。在免疫兔子時注意注射器的滅菌消毒,針頭是否堵塞。注射耳緣靜脈時,先用酒精將耳緣靜脈來回擦,使它充血增粗,易於注射。在兩次耳緣靜脈注射後,兔子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有拉稀或耳朵腐爛等症狀,可減少注射量和次數,等好些再注射。收集血清時,將血液置於幹燥的培養皿中,放4 ℃冰箱過夜,次日用滴管吸取,避免震動,以免溶血影響血清質量。
3討論
經過幾屆學生的實驗,作者認為自製的抗血清實驗效果好,使用方便,隨用隨取。這樣避免了因實驗材料的購買困難而影響實驗課的開設,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經濟效益較高,購買的抗血清價格昂貴且效價不高,而自製的抗血清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材料,可為學校節約實驗經費。自製的傷寒杆菌抗血清還可用於血清學的凝集反應,即用已知的傷寒杆菌抗血清與傷寒杆菌菌懸液10億/ml結合,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使學生對抗原、抗體抽象的概念得以了解,也可以觀察感覺到它的客觀實在,是一個建立免疫學概念的好實驗。
作者:蔡玲斐 《實用醫技雜誌》(杭州師範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參考文獻:
[1] 揚履渭.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沙門氏菌屬)[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2,4:155.
[2] 蔡玲斐.不同免疫途徑製備傷寒抗血清效價的比較[J].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23(3):106.
上一篇:細菌藥敏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及反饋
下一篇:760株結核分枝杆菌耐藥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