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般實驗室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對發熱病人血液隻做需氧菌培養,忽略了L型細菌及厭氧菌培養,結果造成血培養陽性率較低,延誤了臨床診斷和治療。為了解病原菌在血培養中的分布情況,我們對發熱患者做血培養的同時增加了L型細菌及厭氧菌的培養,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09例標本均來自我院住院患者,年齡最小1 d,最大70歲,其中嬰幼兒88例,中老年患者21例,患者體溫均大於38 ℃,大部分患者在血培養前使用過不同抗生素,經治療無效或再次發熱而住院。
1.2 培養基 需氧培養基、L型培養基、厭氧培養基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按要求配製、分裝高壓後備用。
1.3 方法 109份血培養分別由患者靜脈無菌采血即注入三種增菌液,每瓶3 ml~5 ml,按需氧、L型細菌、厭氧菌生長條件進行培養,每日觀察,發現生長再進行分離,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鑒定到種。L型細菌則用低倍鏡觀察L型平皿,發現油煎蛋型或粗顆粒型菌落,經細胞壁染色,確定為L型細菌後再進行返祖鑒定。
2 結果
109份血培養共分離出7個菌屬,60株病原菌,陽性率為55%(60/109),需氧菌占15.6%(17/109),L型細菌占37.6%(41/109),厭氧菌占1.8%(2/109),在60株病原菌中,革蘭陽性球菌占76.7%(46/60),革蘭陰性杆菌占20.0%(12/60),厭氧菌占3.3%(2/60)。在陽性球菌中仍以葡萄球菌占據首位68.3%(41/60),金黃色葡萄球菌占43.3%(26/60),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25.0%(15/60)。需氧菌和L型細菌種類見表1。在109例患者血培養中,嬰幼兒陽性檢出率為58.0%(51/88),中老年患者陽性率為42.9%(9/21),見表2。
3 討論
結果表明,在109例患者的血培養中,病原菌檢出的陽性率為55%,L型細菌占37.6%,明顯高於需氧菌和厭氧菌,與國內資料36.28%[1]一致,厭氧菌檢出率僅為1.8%則低於國內資料5%~15%[2],其原因可能受培養基成分、培養的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有待今後觀察。在60例血培養陽性患者中,從表1中可以看到L型細菌在嬰幼兒的檢出率最高為62.7%,結合臨床資料發現,這些嬰幼兒在入院前因發熱曾反複使用過不同種類的抗生素,最短的7 d,長者可達20 d,進一步說明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抗生素使用不當導致了L型細菌的形成,從而造成病程延長和反複發作。因此,我們認為對臨床疑為敗血症或發熱患者做血培養時,應同時增加厭氧菌、L型細菌的檢查,才能減少漏診,提高陽性率和診斷的準確性,為治療提供有利的證據。
作者:雷德龍,徐 兵 《實用醫技雜誌》(奎屯伊犁州醫院,新疆 奎屯 833200)
參考文獻:
[1] 李仲興,鄭家齊,李家宏.診斷細菌學[M].香港:黃河文化出版社,1992:164.
[2] 張秀珍.當代細菌檢驗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86.
上一篇:腸球菌耐藥現狀調查及抗感染用藥探討
下一篇:細菌藥敏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及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