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討煙台沿海地區急性腹瀉的病原菌及其耐藥性,指導臨床合理用藥,1997年夏秋我們對某院腹瀉病門診患者隨機取樣1 330份標本,進行了病原及耐藥分析,報告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標本來源:我院腹瀉病門診1997年6~10月急性腹瀉初診患者的隨機抽樣糞便標本。
2.培養基:血平皿、TCBS平皿、SS平皿、堿性平皿、1%山梨醇麥康凱平皿、MH瓊脂平皿均由本室製備;生化鑒定係列與編碼鑒定培養基購自浙江軍區後勤部衛生部衛生防疫檢驗所。
3.診斷血清:霍亂弧菌O1、非O1、O139、大腸埃希菌O157∶H7診斷血清均由中國藥品生物製品研究所提供;沙門菌屬和誌賀菌屬多價及單價血清為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產品;藥敏紙片購自北京天壇藥物生物技術公司。
4.培養與分離鑒定:每份標本接種以上所述除MH瓊脂平皿外5種平皿。用微量生化編碼技術,對氧化酶陽性、葡萄糖氧化發酵的菌落,做弧菌屬、氣單胞及鄰單胞細菌的鑒定;對氧化酶陽性,葡萄糖氧化不發酵的菌落,做非發酵菌的鑒定;氧化酶陰性,葡萄糖發酵的菌落,做腸杆菌科細菌的鑒定。
5.血清學鑒定:對編碼為霍亂弧菌及其他弧菌的標本均用O1、非O1、O139霍亂弧菌特異性抗血清作凝集反應;對疑似出血性大腸埃希菌的菌落,用O157∶H7抗血清凝集;對疑似沙門、誌賀菌屬的菌落,分別做沙門、誌賀血清多價及單價凝集試驗。
6.藥敏試驗:用紙片擴散(K-B)法,結果判讀嚴格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製定的新規則及標準,判定敏感(S)、中介(I)、耐藥(R)。
二、結果
1 330份急性腹瀉初診患者糞便標本中,共檢出細菌4個科、16個屬、39個種、622株,陽性率46.8%(與國內報道基本一致[1-3])。弧菌科分離率最高,458株(34.4%);腸杆菌科140株(10.1%),非發酵菌18株(1.3%)。其他菌6株(0.5%)。檢出率最高的是弧菌科的副溶血弧菌177株(13.3%),其次是致傷弧菌105株(7.89%);腸杆菌科的福氏誌賀菌27株(2.03%);檢出霍亂弧菌2株,經血清學鑒定為小川型。檢出菌弧菌屬、誌賀菌屬,沙門菌屬對氨基糖甙類、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低(8%~12%),對一代頭孢藥物及呋喃唑酮耐藥率較高(25%~38%)對複方磺胺、氨苄西林耐藥率很高(85%~90%)。
作者:薑波 方雲霞 蘇兆蘭 孫成銘 於麗萍 武超英 李慶坤《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參考文獻
1,吳珍,張景隆,倪語星,等. 我國沿海五省市致病性弧菌的分布調查及病原學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誌,1998,10:303.
2,張宏偉,付建榮,蘇東,等. 弧菌科細菌致急性腹瀉的流行病學調查. 中華醫學檢驗雜誌,1996,19:45.
3,王繼遠,馬和平. 引起急性腹瀉的弧菌屬、氣單胞菌屬和鄰單胞菌屬的分離鑒定. 中華醫學檢驗雜誌,1993,16:301-303.
上一篇:銅綠假單胞菌107株耐藥性分析
下一篇:耐多耐結核菌感染的研究進展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