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細菌基本知識和檢測方法->中華蘆薈活性物質提取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中華蘆薈活性物質提取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錄入時間:2011-1-18 9:14:20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摘要】  目的研究中華蘆薈葉皮提取物的抑菌性能。方法用含蘆薈提取物的平板培養供試菌株,確定最小抑菌濃度;采用濾紙片法研究了蘆會提取物與蔗糖、食鹽的協同抑菌性能。結果供試菌株在含蘆薈提取物的平板上生長受到抑製;蘆薈提取物與蔗糖(或食鹽)的共同抑菌效果比它們單獨作用強。結論蘆薈的提取物對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米曲黴和木黴有抑製作用;蘆薈提取物與蔗糖、食鹽存在協同抑菌作用。
【關鍵詞】  中華蘆薈;提取物; 抑菌性能; 蒽醌化合物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the extracts from the leaf skin of China aloe.Methods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ultivating them in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extracts,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was studied by paper filtering method.Results The strains were restrained in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extracts, and the combined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the extracts with saccharose (or salt) was stronger than those alone. Conclusion The extracts had antimicrobial effect to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ndida utili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pergillus otyzae and Trichoderma sp. The extracts, saccharose and salt have synergistic antimicrobial effect.
  Key wordsChina Aloe;   Extracts;   Antimicrobial effect;   Synergistic
   
  蘆薈(Aloe)屬百合科多年生綠肉質植物,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仙丹草[1];中華蘆薈Aloe vera L. var China,原產於中國,於1817年由W.Anderson傳至庫拉索(Cura-cao)[2]。蘆薈所具有的醫療、美容、保健、食用等多種功能早被世人所公認[3];蘆薈作為藥用,最早載於《開寶本草》[4],素有“萬應良藥”“家庭醫生”等美稱[5]。蘆薈含160多種化學成分[6],其中活性成分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蒽醌類化合物,另一類是多糖類物質[5]。蘆薈具有抗菌殺菌作用[7],蒽醌類化合物是蘆薈中主要的抗菌物質[8];蘆薈的殺菌作用與抗生素的功能相同,但比抗生素更勝一籌的是不產生細菌的耐藥性,並能清除細菌感染時釋放的有害代謝物以及細菌被殺死後菌體留下的內毒素[9]。蘆薈至少有360多種,而真正具有藥用價值的隻有屈指可數的4種,中華蘆薈便在其中[10]。國際上有關蘆薈藥用價值的研究已較為深入,而我國的蘆薈產品大多屬於初級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特殊療效的蘆薈藥品還很少見,深度開發蘆薈的藥用價值,以便廣泛運用於醫療、食品及美容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本實驗從中華蘆薈中提取了抑菌活性物質,並對其抑菌性能進行了研究,旨在為中華蘆薈藥用價值的開發利用提供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蘆薈中華蘆薈(Aloe vera L. var. China),購於撫州市花卉市場。
  1.1.2  供試菌種大腸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產朊假絲酵母(Candida utilis);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米曲黴(Aspergillus otyzae);木黴(Trichoderma sp.):由東華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實驗室提供。
  1.1.3  培養基細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酵母菌、黴菌,豆芽汁培養基。
  1.2   方法
  1.2.1  蘆薈活性成分的提取取蘆薈葉200 g,清洗幹淨,將葉表皮與葉肉凝膠分開,並將葉皮剪碎,用2倍量的甲醇在室溫下浸提24 h , 過濾離心後,減壓濃縮上清液,真空幹燥,保存備用。
  1.2.2  蘆薈提取物溶液的配製采用醋酸鎂-甲醇比色法[11]測定提取物中蒽醌化合物的濃度,並用無菌水配製成一係列濃度的抗菌液備用。
  1.2.3  供試菌懸液的製備將供試菌種進行斜麵活化後,分別用接種環挑取少量菌體,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振蕩幾分種,調整菌濃度約為106 cfu/mt。
  1.2.4  抑菌實驗最小抑菌濃度(MIC)的確定:將2 ml含不同濃度蒽醌化合物的抗菌液和20 ml培養基混合均勻後倒平皿;每平皿塗0.2 ml供試菌懸液後,在適宜溫度下培養(細菌37℃培養24 h,黴菌28℃培養48 h,酵母菌30℃培養24  h),以不長菌的最低濃度為最小抑菌濃度。
   
  協同抑菌作用:采用濾紙片法對蘆薈提取物與蔗糖、食鹽的協同抑菌性能進行研究,即①選用吸水性強的濾紙,用打孔器製成直徑為7.5 mm的圓形濾紙片,滅菌後烘幹備用;②吸取供試菌懸液各0.2 ml,分別塗平板;③將濾紙片浸泡在含蒽醌化合物0.05   mg/ml的25%蔗糖溶液中20 min後,放在各種含菌平皿上;以含蒽醌化合物0.05 mg/ml抗菌液和25%蔗糖溶液分別做對照。然後將平皿在適宜溫度下培養(細菌37℃培養24 h,黴菌28℃培養48 h,酵母菌30℃培養24 h),用千分尺測抑菌圈直徑(每個濾紙片測3次取平均值)。
   
  同樣的方法用於蘆薈提取物與10%的食鹽溶液的協同抑菌實驗。
  2  結果
  2.1  蒽醌化合物最小抑菌濃度(MIC)的確定含不同濃度蒽醌化合物的抗菌液對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米曲黴和木黴的抑菌效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蒽醌化合物對木黴的MIC為0.05 mg/ml,對大腸杆菌、米曲黴的MIC為0.06 mg/ml,對金色葡萄球菌、產朊假絲酵母的MIC為0.07 mg/ml,而對釀酒酵母的MIC為0.08 mg/ml。由差異可以得知,蒽醌化合物的抑菌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木黴-大腸杆菌和米曲黴-金色葡萄球菌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
表1  不同濃度蒽醌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略)
  “+”表示有菌落生長,“-”表示無菌落生長
  2.2  協同抑菌作用
  2.2.1   蘆薈提取物與25%蔗糖溶液的協同抑菌作用采用濾紙片法研究了蘆薈提取物(含0.05 mg/ml蒽醌化合物)與25%蔗糖溶液對大腸杆菌、釀酒酵母和米曲黴的協同抑菌效果。結果見表2。
 
  表2  蘆薈提取物與蔗糖的協同抗菌作用(略)
  由表2數據可以看出,蘆薈提取物和25%蔗糖溶液對大腸杆菌、米曲黴存在協同抑菌效果;而對釀酒酵母基本無協同抑菌作用,可能是因為其嗜糖。
  2.2.2   蘆薈提取物與10%食鹽溶液的協同抑菌作用采用濾紙片法研究了蘆薈提取物(含0.05 mg/ml蒽醌化合物)與10%食鹽溶液對大腸杆菌、釀酒酵母和米曲黴的協同抑菌效果,所得結果見表3。
  表3   蘆薈提取物與食鹽的協同抗菌作用(略)
  由表3可知,蘆薈提取物與10%食鹽溶液對大腸杆菌、釀酒酵母和米曲黴都有協同抗菌作用,但對釀酒酵母的協同抑菌效果較弱。
  3  討論
   
  從中華蘆薈葉皮中提取得到了活性物質粉末,同時采用醋酸鎂-甲醇比色法測定了提取物中蒽醌化合物的含量。
   
  抑菌實驗確定了蒽醌化合物對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米曲黴和木黴的最小抑菌濃度;實驗結果表明,蒽醌化合物對供試菌株抑菌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木黴-大腸杆菌和米曲黴-金色葡萄球菌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
   
近年來,在全球興起了對蘆薈研究和應用的熱潮。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蘆薈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相對而言,我國對蘆薈的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特殊療效的蘆薈藥品還很少見。我國中藥曆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也引進了許多方便型西藥,蘆薈均可應用於其中。深度開發蘆薈的藥用價值,以便廣泛運用於醫療、食品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本文對中華蘆薈提取物的抑菌性能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蘆薈藥用價值的開發利用提供借鑒。
 
 作者:謝宗波, 薑國芳《時珍國醫國藥》
【參考文獻】
    [1] 侯冬岩,回瑞華,李鐵純.蘆薈的研究進展[J].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4(3):54.
  [2] 楊令家,穀宏偉,魏 順.蘆薈藥材情況分析[J].時珍國藥研究,1997, 8(3):245.
  [3] 熊佑清.蘆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8:21.
  [4] 李誌文,傅作林.蘆薈的臨床應用[J].時珍國藥研究,1997, 8(6):487.
  [5] 聶淩鴻.蘆薈的開發利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27(2):144.
  [6] 梁 炎,宋宏新.蘆薈的藥用與保健[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4,25(5):114.
  [7] 鐵 軍,白海豔,趙芳芳.蘆薈的綜合利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6, 25(4):22.
  [8] 田 兵,華躍進,馬小瓊.蘆薈抗菌作用與蒽醌化合物的關係[J].中國中藥雜誌,2003,28(11):1034.
  [9] 華 春.庫拉索蘆薈的抑菌作用[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7(1):90.
  [10] 鄭敏霞,豐素娟.蘆薈的藥用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 30(3):313.
      [11] 姚桂根,孫小萍,馬星航,等.用醋酸鎂-甲醇比色法測定何首烏及其製劑中蒽醌類成分的含量[J].中草藥,1983,6:15.

 

上一篇:苦參體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馬齒莧提取液體外抑菌作用的實驗研究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