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兒監護室臨床分離的病原菌菌種結構及其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狀況。方法:采用改良K-B法,對2003年1月~2008年4月NICU送檢標本中分離的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從NICU患者中分離出病原菌277株,居前7位的分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27.08%)、表皮葡萄球菌(23.11%)、大腸埃希菌(10.10%)、克雷伯菌(6.50%)、產堿假單胞菌(4.33%)、弗勞地枸椽酸杆菌(3.61%)、銅綠假單胞菌(2.53%)。檢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萄葡球菌(SA)2株,占金黃色萄葡球菌的2.67%(2/7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萄葡球菌(MRCNS)13株,占凝固陰性萄葡球菌的20.31%(13/64)。此外,檢出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大腸埃希菌1株,檢出率為3.57%(1/28)。結論:認真做好藥物敏感試驗,開展經常性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新生兒;病原菌;耐藥性
新生兒,特別是早產或低體重兒,由於身體各係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功能不健全,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容易受病原菌侵襲而造成感染甚至導致死亡。為了進一步做好對醫院感染的監控與合理治療,保障新生兒健康成長,本文對我院近年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采自廣州市海珠區婦幼保健院2003年1月~2008年4月我院新生兒監護室送檢的標本,包括血液、臍液、膿液、咽拭液、眼分泌物、耳分泌物、糞便等所培養分離的菌株,共277份。所有菌株的培養和鑒定,均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進行。
1.2 培養基與試劑
各種培養基均由金域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提供,藥敏試驗紙片購自北京天壇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1.3 藥物敏感試驗
藥敏試驗采用改良K-B紙片擴散法,藥敏試驗結果的判讀、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萄葡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萄葡球菌(MRCNS)的判定,以及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菌株的篩選和確證試驗,均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現稱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所製訂的標準。
1.4 藥敏質控
使用標準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2 結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況
我院NICU各類標本共檢出細菌277株,其中革蘭陽性球菌160株,占分離菌株的57.76%,以萄葡球菌最多見,尤以臍分泌物和膿液中檢出率最高。革蘭陰性杆菌112株,占分離菌株的40.43%。真菌2株。結果見表1。
2.2 細菌耐藥性結果
檢出MRSA 2株,占金黃色萄葡球菌的2.67%(2/75),MRCNS 13株,占凝固陰性萄葡球菌的20.31%(13/64)。此外,檢出產ESBLS大腸埃希菌1株,檢出率為3.57%(1/28),結果見表2。各菌對其他藥物的結果見表3、4。
3 討論
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推廣,婦女兒童的保健日益受到重視,醫療衛生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大大提高了危重新生兒搶救的成功率。但由於新生兒,特別是早產或低體重兒的自身生理特點,各係統發育及免疫功能不健全,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對微生物的防禦能力低,加上重症監護過程中接受各種侵入性操作機會多,住院時間長,抗生素使用普遍,細菌容易經臍帶、皮膚、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而造成感染,一旦發生往往病情發展迅速,容易造成死亡。因此,減少感染率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的重要途徑。
田澤芳等[1]報道,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醫院感染率為9.03%,明顯高於胎齡大於37周的新生兒醫院感染率(4.79%),胎齡越小、體重越低,感染率越高。G+菌檢出率為67.35%,G-菌檢出率為22.45%,真菌檢出率為10.20%,檢出菌以條件致病菌為主。韓梅等[2]報道,早產兒的醫院感染率為12.28%,胎齡小、體重低、出生窒息是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也有報道[3]新生兒敗血症發生率一般為1%~10%,但NICU早產兒醫院感染發生率可高達25.9%。病死率可高達30%,以肺炎最常見,占46.8%[3,4]。因此,對新生兒的醫院感染必須引起重視。
本次調查我院各類標本中,臍分泌物的細菌檢出率最高,占各類標本感染的37.91%,其次為咽拭子和血液標本,與國內報道以呼吸道為主不完全相符,但也說明臍部感染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感染途徑,因為新生兒臍帶斷端為創麵,位置又易被碰擦,若不注意保持幹燥,更易因局部感染造成全身感染。
我院NICU送檢的標本中,共檢出細菌277株,以革蘭陽性菌多見,占分離菌株57.76%,與國內報道基本相符。其中以金黃色萄葡球菌表皮萄葡球菌為主。檢出率分別為27.08%、23.11%。金黃色萄葡球菌是醫院感染的常見致病菌,可表現為皮膚、軟組織感染,也可由此導致嚴重危及生命的敗血症、腦膜炎等。此外,還檢出革蘭陰性杆菌112株,占分離菌株的40.43%。其中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產堿假單胞菌、枸椽酸杆菌、銅綠假單胞菌、奇異變形杆菌等檢出率依次為10.10%、6.50%、4.33%、3.61%、2.53%、2.53%(表1)。各類標本總共檢出的細菌種類比較多、比較分散,但主要均為條件致病菌,與國內報道一致。新生兒由於生理因素和治療措施,特別抗生素的濫用,容易發生條件致病菌的機會感染或二重感染。
細菌耐藥性檢測方麵,檢出MRSA 2株,占金黃色萄葡球菌的2.67%(2/75),MRCNS 13株,占凝固陰性萄葡球菌的20.31%(13/64)。根據CLSI的警告提示,確證為MRSA或MRCNS的萄葡球菌對所有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複合劑、頭孢菌素類以及碳青黴烯類,可能會出現體外有抗菌活性,但臨床治療無效[5],臨床上不宜使用這些藥物進行治療。其餘萄葡球菌對日常使用的抗生素如頭孢菌素、紅黴素、慶大黴素、阿奇黴素、阿米卡星、萬古黴素等也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用。但由於氨基糖苷類的腎毒性、耳毒性,氟喹諾酮類對骨骼發育可能有不良影響,四環素可致牙齒黃染、牙釉質發育不良等[6],新生兒使用抗生素必須慎重。
近年來由於三代頭孢菌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產生了質粒介導的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能水解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曲鬆等三代頭孢菌素及氨曲南等單酰胺類抗生素,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極大困難。我院NICU各類標本檢測結果顯示,產ESBLS大腸埃希菌檢出率為3.57%。雖然檢出率比一般ICU低,但由於ESBLS由質粒攜帶,很容易在細菌間傳遞擴散,導致耐藥菌株廣泛傳播。因此,必須加以注意和重視。
細菌獲得耐藥性機製複雜,如獲得耐藥基因、產生降解抗生素的酶或鈍化酶、改變抗生素的結構、改變抗生素靶位的構型、獲得質子泵將抗生素泵出、細胞壁的改變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與細菌耐藥性的關係。抗生素使用不當,不但影響療效,並且可以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和選擇耐藥菌株,造成耐藥菌的增多和傳播,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濫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藥物敏感性試驗,不但可以查明病原,明確診斷,並且可以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提供有效的依據,也有利於防止耐藥菌的產生和傳播。特別對新生兒這一個不會用語言表達病性的特殊的脆弱群體,在加強對醫院感染的管理控製,做好消毒、隔離等預防措施的同時,認真做好藥物敏感性試驗,開展經常性監測,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作者:鄭虹 李觀定 《中國醫藥導報》
[參考文獻]
[1]田澤芳,胡旭紅,劉曉燕.新生兒醫院感染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5,15(5):555-557.
[2]韓梅,高振鸞.早產兒醫院感染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7,17(8):939.
[3] 徐焱,李文華,王丹華.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早產兒醫院感染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7,17(10):1226-1228.
[4]陳吉慶,吳升華.實用兒科診療規範[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50-52.
[5]Nation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11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M100-S17).2007.
[6]汪複,張嬰之.實用抗感染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3-134
上一篇:1280株常見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分析
下一篇:對軍團菌病的進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