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細菌基本知識和檢測方法->淺談細菌的耐藥性及其控製對策

淺談細菌的耐藥性及其控製對策



錄入時間:2010-12-27 9:25:19 來源:臨床實驗室儀器信息網

由於各種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各種微生物勢必加強其防禦能力,抵抗抗菌藥物的侵入,從而使微生物對抗菌藥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這就是細菌的耐藥性。由於耐藥基因的傳代、轉移、傳播、擴散,耐藥微生物越來越多,耐藥程度越來越嚴重,形成多藥耐藥性。
據近期的媒體報道: 在印度等南亞國家出現的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已經蔓延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國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國至少造成5人死亡。NDM-1是繼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泛耐藥性鮑曼不動杆菌之後的又一超級耐藥菌。短短的幾十間,耐藥細菌的隊伍已逐漸壯大,據統計,常見致病菌的耐藥率已達30%~50%,且以每年5%速度增長【1】。國內有資料【2】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在重症監護病房的檢出率均高達80%以上,MRSA和MRCNS對大部分抗菌藥物耐藥。
細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耐藥,至今為止,沒有一種藥物能完全避免耐藥。引起細菌耐藥性快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抗菌藥物的濫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使用量、銷售量排序在前15位的藥品中,有10種是抗菌藥物,我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費用占總費用的50%以上(國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資料也顯示,國內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其中廣譜抗生素和聯合使用的占50%,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資料【3】表明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現在:應用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許多未做病原微生物檢查;無依據調整給藥方案,頻繁交換抗菌藥物;用法用量不當;預防用藥不當;聯合應用不當;高起點選用抗菌藥物;無指征用藥。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製細菌耐藥性已迫在眉睫。但是處理抗生素耐藥性沒有一個單一的方法,需要多學科協助共同應對。1988年世界衛生大會決議敦促各成員國家采取措施正確使用抗生素,製定了遏製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全球發展戰略,一般認為下列措施值得注意【4】。
1 抗生素耐藥性的預防與控製
1.1 對使用抗生素建立規範的管理製度和體係,嚴格執行和區分處方與非處方藥。
1.2禁止或限製在動植物中使用抗生素或禁止動植物使用人類應用的抗生素。
1.3監測抗生素耐藥性,提供耐藥性流行資料,為經驗性治療提供依據。
改進實驗室診斷,建立和開展快速的病理診斷方法,提高治療質量。
2 抗菌治療策略
2.1 建立臨床耐藥性概念 臨床耐藥性與微生物學耐藥性不同,這是一個很重要但又被忽略或不予重視的問題,但它關係到如何準確選用抗生素及其治療結果。臨床醫師憑經驗區別為敏感株感染或為耐藥株感染,需要醫師具有高深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有關感染病學各種規範的嚴格執行。臨床耐藥性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其中包括感染細菌的類型及其在人體中的感染部位,人體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在感染病灶中的濃度,以及與之相互作用的患者免疫狀態,由此可決定臨床治療成功率能否與體外藥敏結果或者經驗的判斷相一致。了解和熟悉抗生素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知識,有助於彌補臨床應用中所掌握的知識不完全性。
2.2 循環使用抗生素,限製使用某類抗生素 如循環使用第三代或第四代頭孢菌素、酶抑製劑及碳青酶烯類抗生素等。開設限定性處方、在醫院不同科室使用特別處方或根據計算機篩選使用抗生素,以後再循環開藥,使藥物交替使用。美國一家教學醫院由於多年來堅持抗生素循環使用,使第三代頭孢菌素一直保持了很好的療效。
2.3 危重患者采用抗生素降價階梯治療方案 開始抗感染時選用廣譜、強效的抗生素,盡量覆蓋可能的致病菌,其後48~72h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再調整抗生素,以降價梯或縮窄抗生素治療。一般感染者提倡足量、全程用藥的有效使用抗生素原則,如用量過小、療程短會無法達到所需的殺菌目的,乃至細菌抗藥性的產生。
3 開發新的抗菌藥物
3.1 根據細菌耐藥機製開發新藥。
3.2 破壞耐藥基團。
3.3 開發與應用抗菌疫苗。
作者:李麗燕
參考文獻
[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 陽宇等.重症監護病房416株革蘭陽性菌耐藥狀況分析.藥學服務與研究,2010.Jun,10(3)
[3] 鄭錦坤、卞益民等.我院2009年住院部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調查分析.中國臨床藥學雜誌,2010,19(3):178
[4] 王順年、趙樹進、蔣琳蘭.臨床合理用藥指南,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上一篇: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種構成及其體外對抗真菌藥物耐藥性的變遷分析

下一篇:肺炎鏈球菌莢膜缺陷菌株的構建及功能研究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