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腦至今仍是世界各國非常關注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菌就是腦膜炎奈瑟菌。此菌經呼吸道進入機體,突破血腦屏障入侵顱腦,引起急性腦脊髓炎,甚至引發暴發性流行[1]。據WHO最近報告,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內又出現了流腦新的周期流行,1996年至1998年共報告了265 454例,病死率為10%~20%。此外,在冰島、蘇格蘭和英格蘭等地也報道[2]過此病發病增多,並出現局部地區流行。除腦脊液外,此菌在血液中也時有發現,且不時出現於成人身上,傅萍[4]就曾於2003年報道過一中年患者的血液中培養出一例A型腦膜炎奈瑟菌。筆者也於2005年3月通過血培養發現1例,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18歲,是一個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病人,於
2 培養鑒定
於患者高熱期間,按常規無菌抽取血液5 ml~10 ml分別注入SA(需氧)和SN(厭氧)培養瓶,貼上標簽立即送檢,標本送至微生物室後,立即置入Bact/Alert―240血培養儀中進行全天24 h監測,約於8 h~10 h後提示陽性。立即將標本取出,接種於血平板和選擇性子板(膽鹽平板),分別置
3 生化特征
使用手工與ATB Expression―Api-NH鑒定試紙同步進行檢測鑒定,測得其生化結果見表1。
表1 腦膜炎奈瑟菌的生化特征(略)
ATB Expression―Api-NH測得其生物係統編碼為5002,鑒定幾率99.9%,鑒於上述特征,可確定為腦膜炎奈瑟菌。取24 h純培養的菌落,經奈瑟菌血清凝集試驗,確定為A群。
4 藥敏試驗
主要采用M-H紙片擴散法(K―B法),使用英國OXOID公司的產品,且用ATCC―49226(淋病奈瑟菌)、ATCC―49619(肺炎鏈球菌),嚴格按照NCCLS規定的標準進行質量控製。測得的結果見表2。
表2 腦膜炎奈瑟菌的藥敏試驗結果(略)
注:S:敏感,R:耐藥
由藥敏試驗結果可知,此菌對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單環β內酰胺類以至碳青黴烯類等抗生素均敏感,在治療上並不困難。
5 討論
在我國流行的腦脊髓膜炎以A群為多見。我國過去也是流腦高發病的國家之一,雖然目前發病率己受控製,但局部流行仍可發生,而今,我國國內人口流動日趨廣泛,國際交往日益瀕繁,這無疑增加了此病傳播流行的機會,及近年來湖北、廣東等省己出現了成年病人患病比例上升的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
腦膜炎奈瑟菌可寄生於正常人的鼻咽部,其攜帶率可達5%~15%,大多數情況下僅表現為鼻咽炎,隻有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才可引發感染,而感染者大多為15歲以下的兒童[3]。但腦膜炎奈瑟菌也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菌,而人類正是其唯一宿主,感染後若不及時救冶,病死率極高。
本菌對體外環境的要求較高,抵抗力弱,且有自溶現象。故在標本采集後應立即送往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或用專用培養基進行病床旁接種後立即孵育培養,否則,易出現假陰性結果,對臨床的診治帶來誤導。腦膜炎奈瑟菌在發病初期大多在於血液內,但血培養陽性檢出率僅為50%~60%,若時機把握不好,檢出率會大大降低,甚至為陰性,故此,血樣的采集必須在患者高熱期間及使用抗生素之前。此次本菌在一免疫係統性疾病患者血中的檢出,無疑對臨床的診斷、治療以及實驗室的培養鑒定與藥敏試驗均有著較重要指導性意義。
作者:馬均寶 何豔嫦
參考文獻:
[1] 劉長雲,童詳華.聚合酶鏈反應檢測腦膜炎奈瑟菌DNA片段[J].中華醫學檢驗雜誌,1996,19(2):109.
[2] 孫銀燕,胡敬緒.腦膜炎奈瑟菌AcpsBompc偶聯物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2002,22(2):170174.
[3] 密新昌.一起腦脊髓膜炎暴發流行的檢驗結果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誌,2004,4(17):229230.
下一篇:兩種檢測淋病奈瑟菌方法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