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中旬,山東省嘉祥縣某鄉鎮養殖專業村部分養殖戶飼養的商品蛋雛雞出現不明原因的死亡現象,雞隻死亡主要集中在出殼後的2~4天。在近8天的時間內,各養殖戶飼養的10000多隻雛雞先後死亡1000多隻,引起了養殖戶的恐慌,給養殖戶造成了嚴重損失。
二、臨床症狀與剖檢變化
開始病雛雞精神沉鬱,反應遲鈍,低頭,兩翅下垂,羽毛逆立,排乳白色糞便,有的臍帶周圍紅腫,有的有粘性分泌物,某些雛雞的肛門周圍有汙染的糞便,部分病雞出現結膜炎,眼臉腫脹閉合,角膜呈灰白色混濁,嚴重病例視力全部喪失。還有的病雞呈腹式呼吸,腹部膨大,表現為“綠腹”,腿軟,站立困難,少數病例常無明顯的症狀而突然死亡。死亡主要發生在1~5日齡的雞隻,以2~3日齡為死亡高峰。
對病死雞進行剖檢,發現少數病例肉眼病變不明顯,部分病死雞眼周圍水腫,有的頸部皮下水腫,有黃色膠凍樣物滲出,肝腎腫大,有出血點。少數病例肝髒上有大小不等的壞死點,心外膜有出血點。部分病例有明顯的肝周炎及纖維素性心包炎病變,即心包膜和肝包膜肥厚、混濁,表麵有纖維素性物沉著,有的還伴有氣囊炎。一些死亡雞雛的小腸黏膜充血、出血,卵黃吸收不良。部分病例表現為關節腫脹,關節囊液增多並混濁。脾髒腫大,有出血點,並有壞死灶,腹部膨大者腹水增加、混濁,並呈綠色。
根據上述臨診死亡情況及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綠膿杆菌與大腸杆菌病混合感染,為了進一步確診,筆者進一步進行了實驗室診斷。
三、實驗室診斷
細菌染色鏡檢取病死雞的肝、心組織塗片,染色、鏡檢,發現主要有革蘭氏陰性細長和球杆狀兩種細菌,有的散在,有的成對或呈短鏈狀排列。
細菌的分離培養取病死雞的肝髒分別接種於普通瓊脂平板和麥康凱培養基上,經
分別取上述不同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普通培養基上帶有綠色熒光的菌落與麥康凱培養基上的灰白色菌落為同一種細菌,為革蘭氏陰性的細長杆菌;而普通培養基上沒有熒光的菌落與麥康凱培養基上的紅色菌落是同一種細菌,為革蘭氏陰性的球杆菌即大腸杆菌。
為了進一步確診,將上述麥康凱培養基上的灰白色菌落和普通培養基上帶有熒光的菌落分別接種於NAC(萘啶酮酸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培養基上,經
生化試驗取上述麥康凱培養基上的灰白色菌落和NAC培養基上的黃綠色菌落分別進行生化實驗,結果前者能發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產酸產氣。M.R.試驗陽性,吲哚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不產生硫化氫;後者能發酵葡萄糖、甘露醇,產酸不產氣,不發酵乳糖、麥芽糖、蔗糖。M.R.試驗陰性,吲哚試驗陰性,V-P試驗陰性,不產生硫化氫。
通過以上實驗室診斷,確診這兩種細菌為大腸杆菌和綠膿杆菌。結合臨床診斷可以確診造成此次雛雞死亡的原因是由綠膿杆菌和大腸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
藥敏試驗分別取上述兩種細菌做藥敏試驗,發現該菌對氟苯尼考和丁胺卡那敏感,其它抗菌藥次之或不敏感。
四、防治
1.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雞舍通風,保持清潔,避免擁擠,光照適當。防止發生外傷,及時清除雞舍中可能造成雞隻外傷的器具。同時要搞好衛生消毒工作,采用百毒殺(上海派斯德公司生產)與綠潔(青島綠曼生產)交替使用,進行帶雞和環境消毒,用泡易泡(廣東養寶生產)對飼喂用具消毒,每日一次。
2.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對發病雞群采用高敏藥物治療。
方一:健爾腸泰(硫酸丁胺卡那,青島建達爾生產)
方二:氟苯尼考粉(河南經典生產)
經采取上述治療方案,三天後回訪,死亡率大大降低,五天後回訪,基本痊愈。
五、小結與建議
1.本次雛雞大量死亡是由於綠膿杆菌和大腸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綠膿杆菌和大腸杆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該病的發生與種蛋及孵化器消毒不嚴,給雛雞接種疫苗,注射器消毒不嚴有關。另外也與雞群受到應激因素影響、機體抵抗力下降、外傷、飼養管理不良等密切相關。為此,建議父母代種雞場要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加強雞舍的消毒和通風,降低飼養密度。在種蛋收集、貯存過程中要及時進行薰蒸消毒,杜絕因種蛋帶來的汙染。在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時,做好注射器、針頭的消毒。另外養殖戶進雛後也要加強飼養管理,盡量避免外傷,注意通風和消毒。
2.筆者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發現,當地的發病雞隻全部從外地某孵化場引進,而其他的養殖戶從另一孵化場引進的雛雞則沒出現此種情況。為此筆者建議養殖戶引進雞苗時,要從標準化、規模化、聲譽好的孵化場進苗,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在防治本病時,有條件的應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在沒有條件的地方選用本場過去少用的抗菌藥進行全群給藥,才可收到滿意的效果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