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細菌基本知識和檢測方法->螺旋杆菌感染對兒童健康帶來的危害

螺旋杆菌感染對兒童健康帶來的危害



錄入時間:2010-10-25 8:42:16 來源:螺旋杆菌臨床研究進展

    兒童患有螺旋杆菌感染是非常常見的(1,2,3,4),螺旋杆菌感染已成為兒科最新的關注點。一篇來自美國的報道,1975年到1996進行了22年從嬰兒開始對螺旋杆菌感染的隨訪普查,們發現兒童在4~6歲時,每年有2.1%的兒童被螺旋杆菌感染,7~9歲時,每年感染率是1.5%,兒童到了成年(18)時感染率達到24.5 %。瑞士一學者對小學生健康調查發現81%兒童(695/858)患有螺旋杆菌感染。有一篇來自巴西的,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螺旋杆菌感染率隨著升高。中國兒童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也較高,北京和廣西兩地區調查,6~12歲兒童螺旋杆菌感染率分別為48%42%,5歲以下兒童螺旋杆菌感染率為15%~45%(5)。我國自然人群血清學檢測螺旋杆菌感染率為58.07%,螺旋杆菌感染屬兒童高感染水平類型,即兒童期存在感染率急劇增高現象,高感染率年齡段較早,成人期呈持續感染(6)
   
兒童螺旋杆菌感染通常受家庭人員健康的影響,母親患有螺旋杆菌感染,孩子通常會被感染(7,8,9)。父母雙親都為螺旋杆菌感染者,兒童感染的機會是44%;父母雙方隻有一方是螺旋杆菌感染者,兒童感染的機會是30%;父母雙親都沒有感染螺旋杆菌,兒童感染的機會是21%。我國7項研究表明,父母均未感染螺旋杆菌者,子女感染率為24%,父母均感染螺旋杆菌者,子女感染率為69.34%7項研究合並OR=7.16(95%Cl:3.01~10.33);父母一方感染螺旋杆菌者,子女感染率為45.45%。合並OR=3.67(95%Cl:1.97~5.42)(6)
   
德國的兒科醫生挑選74名女童和86名男童共160,他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采用C13尿素呼氣法及糞螺旋杆菌抗原檢測法作對比,他們發現這些有消化不良的兒童中有14.8%C13尿素呼氣法陽性,同時糞螺旋杆菌抗原法陽性,表示患有胃螺旋杆菌感染。來自東京的報道,他們對283名日本兒童(平均年齡11.5)進行調查,發現83%的兒童有螺旋杆菌感染,這些兒童伴有貧血現象(4)。朝鮮一篇報道稱,兒童患有胃螺旋杆菌感染者,除了營養不良表現外,通常還伴有明顯血清鐵含量下降,他們推測患有螺旋杆菌感染兒童身高、體重都低於同年齡兒童的真正原因是缺鐵性貧血(10)。有一組英國的科學家,在倫敦四周24個城市裏調查135名心肌梗死患者和137名中風患者,95(70.4%)心肌梗死患者其血清螺旋杆菌抗體增加(P=0.03),57名中風患者其血清螺旋菌抗體明顯增加(P=0.07)。他們更進一步指出兒童時期患有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導致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增加(12,13,14)
   
倫敦大學醫學院檢查了100名兒童,采用胃鏡下取胃黏膜進行快速尿素酶法、細菌培養法來診斷胃螺旋杆菌感染,從陽性患者的口腔牙斑中用PCR法檢測螺旋杆菌,結果發現68%胃螺旋杆菌陽性者,其牙斑有螺旋杆菌存在,同時在胃螺旋杆菌陰性的兒童,也有24%的人群可以在牙斑中找到螺旋杆菌。從這個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胃有螺旋杆菌感染者,大多數有口腔螺旋杆菌感染,部分胃螺旋杆菌檢查陰性者,口腔也可有螺旋杆菌感染。胃內的螺旋杆菌感可通過胃返流(-口途徑)到口腔;食用了被螺旋杆菌汙染的食物和水,不衛生的喂養方法均可把螺旋杆菌帶入口腔,引發口腔螺旋杆菌感染,口腔內螺旋杆菌又可通過吞咽唾液、食物傳播到胃部。作者認為,螺旋杆菌在兒童期的傳播過程,是食物到口腔,口腔到胃這一途徑。
   
兒童螺旋杆菌感染的問題,是當前世界醫學界一個醒目的重點。一是引起兒童缺鐵性貧血,進而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二是引起慢性胃炎,為消化性潰瘍與胃癌埋下了隱患;三是兒童時期患有螺旋杆菌感染,成年後心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可能增加。

目前兒童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問題是漏診。螺旋杆菌的診斷檢測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大類。侵入性方法需通過內鏡取活組織進行檢測,包括快速尿素試驗(RUT)、胃黏膜直接塗片染色鏡檢、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細菌培養、基因檢測方法等。非侵入性方法則不需行內鏡檢查,包括C13C14尿素呼氣試驗(UBT)糞便螺旋杆菌抗原檢測、血清及分泌物抗體檢測以及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檢測等。兒童期如何快速、準確的檢測出螺旋杆菌,診斷、早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尋求適合兒童的診斷螺旋杆菌感染的檢測技術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螺旋杆菌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技術種類較多,每一種檢測方法各有其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臨床情況,並且影響診斷結果的因素亦各異。侵入性檢查除非病情必須進行者外,一般不應用於兒童。傳統的非侵入性方法兒童最常用的是C13尿素呼氣試驗,其原理是螺旋杆菌產生的尿素酶可以將內源性和外源性尿素分解成NH3CO2,後者在小腸上段吸收後進入血液中隨呼氣排出。受檢者口服一定量的C13尿素後,可通過質譜儀測定呼氣中13CO2的量來判斷有無螺旋杆菌感染。如無螺旋杆菌感染,C13尿素就從尿中排出,在呼氣中不能測得C13。此法有兩個突出優點:(1)不需通過胃鏡獲取胃黏膜標本;(2)可對胃內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度作半定量估計,克服由於螺旋杆菌在胃內呈灶狀分布造成的胃活檢取樣誤差。該法主要受臨界值高低的影響,因此臨界值的確定非常重要(14);此外,也受服藥至呼氣收集間隔時間長短的影響;尿素呼氣試驗需被檢者配合,年幼兒童可能會有困難。C13是一種穩定性核素,不具任何放射性,臨床應用無禁忌或限製,但試劑、檢測儀器昂貴,檢測成本高。15N尿氨排泄試驗,其原理是利用15N尿素可被螺旋杆菌產生的尿素酶分解產生NH3,經肝髒代謝後從尿中排出,通過色質聯用儀器檢測15N尿氨而判斷有無螺旋杆菌感染。該法無創、無放射性,但檢測結果受機體吸收、代謝、排泄等眾多因素幹擾,且設備昂貴,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製(15)。糞便螺旋杆菌抗原測定,是采用酶聯免疫分析雙抗體夾心法,能特異性地檢測人體內螺旋杆菌感染,操作簡便,不需昂貴儀器,尤其適用於嬰幼兒螺旋杆菌感染的檢測,並可作為螺旋杆菌根治療效的評價(14)。我們公司就有這種產品,稱糞便HpAg,其缺點是處理糞便比較麻煩。血清及分泌物抗體檢測,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機體體液免疫反應,產生IgGIgAIgM。傳統的血清學檢測主要是檢測可長期存在於血清中的IgG。常用方法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法、免疫酶試驗、免疫印跡技術、膠乳凝集試驗等。但由於抗Hp-IgG在螺旋杆菌根除治療後6~8月內仍可持續陽性,無法區分現症感染或既往感染。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型血清抗體的檢測方法-Hp快速檢測試驗(CIM test),它利用免疫層析技術檢測全血、血漿或血清中的Hp特異性抗體。該試劑盒含有一個基於高度保守的重組抗原,故可以區分現症感染或既往感染(15)
     "
胃幽門螺旋杆菌唾液測試板"(HPS)屬唾液抗原檢測法,是測定唾液中具有毒力標誌細胞毒相關基因A(CagA)螺旋杆菌釋放的尿素酶,這種尿素酶的結構和口腔中其它細菌產生的尿素酶沒有交叉反應(16,17)。我們於20086月在杭州一小學,采用HPS法普查了100名學生,HPS陽性率為40%。同期我們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保健院,采用HPS法檢測35例患有消化不良症狀的兒童,其中27例同時進行了C13尿素呼氣試驗,結果HPS陽性率為88.57%,C13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率為25.92%,13C尿素呼氣試檢陽性的7,HPS檢測全部陽性(18)。作者有1組成年人胃鏡檢查為慢性胃炎的患者68,其中51例同時進行C14尿素呼氣試驗,結果HPS陽性率為76.47%,C14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率為60.78%,C14尿素呼氣試檢陽性的31,HPS檢測陽性27,陽性率為87.09%。另1組無消化道症狀的成年人57,其中33例同時進行C14尿素呼氣試驗,結果HPS陽性率為84.21%,C14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率為21.21%,C14尿素呼氣試驗陽性的7,HPS檢測全部陽性。這裏我對兒童保健院有消化不良症狀的兒童, C13尿素呼氣試撿這樣低的陽性檢出率(25.92%)是持有疑問的,與同期成年人慢性胃炎組C14尿素呼氣試驗的陽性率(60.78%)相距甚遠,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兒童進行呼氣試驗時不能很好配合。三組HPS陽性率均高於C13C14尿素呼氣試驗的陽性率,尤其是兒童組與無消化道症狀的成年組尤為明顯,這裏有一個問題涉及呼氣試驗不能檢出口腔螺旋杆菌感染。台灣大學醫院的一個研究組,13C膠囊衝成溶液,讓患者漱口,然後再做C13檢測,發現陽性比例上升。
此外,呼氣試檢的陽性率,還受確定陽性臨界值高低及檢測時操作過程是否規範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認為唾液螺旋杆菌抗原檢測法-HPS,可以用於檢測胃和口腔螺旋杆菌感染,並且也適用於兒童螺旋杆菌感染的檢測。我們現在己把"測試板"試製成體溫表式樣,隻要含入口中即可進行螺旋杆菌的檢測,變得更為方便(19)

 

參考文獻

1.      Barbara Braden, Hans-Georg Posselt, Peter Ahrens, Richard Kitz, C. F. Dietrich, and Wolfgang F. Caspary. New Immunoassay in Stool Provides an Accurate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ethod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Screening in Children. Peduatrucs. 2000, 106: 115-117

2.      Aaron W. Jensen. Children’s H. pylori Infection Can Endanger the Family. BJM. 1999, 319:537-541

3.      R. P. Allaker, K. A. Young, J. M. Hardie, P. Domizio and N. J. Meadows. Prevalaence of Hellicobacter pylori at oral and gastrointestinal sites in children; evidence for possible oral to oral transmission. J. Med.Microbiolo. 2002, 51:312-317

4.      Patrizia Dominici et al. Familial clustering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population based study. BMJ. 1999, 319: 537-541


5.  張希金.幽門螺杆菌的流行病學[J].中國醫刊,2000,35(9):6-7.
6. 
王凱娟,王潤田.中國幽門螺杆菌流行病學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雜誌,2003,24(6):443-445.

7. Andrea, B. C.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Clolonization among Children up to 6 years: Results of a Community-based Study from Northeastern Brazil. 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 Advance Access published online on June 19, 2007 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 doi:10.1093/tropej/fmm051

8.       Seiichi Kato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Japanese children with gastritis or peptic ulcer disease. J. Gastroenterol. 2004, 39:734-738

9.       K Ching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carrier rates among the healthy blood donors in HongKong.J Clin Microbiol. 2003, 41 (6):2401-7

10.    P Patel, MA Mendall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ldhood; risk factors and effect on growth. BMJ. 1994, 309:1119-1123

11.Stephen G. Baum. Storke and H. pylori, What’s the story? Journal Watch Infections Diseases. 2002,August, 23

12. Francesco Corea. Predispostion toCarotid Atheroscelerosis in Icaras Dental Substudy; Stroke. 2007, 38:12
13.Offenbacher, S et.al. Periodontal infection as a possible risk factor for preterm low-birth weight. Journal of
Periodontal Disease. 1996,67: 1103-13

14.  楊媛媛,劉黎明,王茂貴.兒童幽門螺杆菌檢測方法[J].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4,15(4):203-206.
15. 
呂農華,楊楨.幽門螺杆菌臨床檢驗方法評價與選擇[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08,28(9):720-722.
16.
國欽.小欽,小培.唾液幽門螺杆菌抗原檢測法.中國醫療前沿.2009,4(20):18-19

17. 國欽;中國專利,專利號 ZL 2009201514524

18. 國欽. 小欽,小培. 唾液尿素測法-HPS診斷兒童幽門螺杆菌感染的評價.中國醫療前沿.2009,4(21):16-52

19. 國欽;中國專利證書,1282313 ,[51]Int.Cl.2009.G01N 33/569 (2006. 01), G01N 33/558 (2006.01), 專利號 ZL 200820183327
 

 

上一篇:螺旋杆菌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心腦血管病和猝死

下一篇:幽門螺杆菌感染的現行臨床診斷檢測技術(上)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