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書籍->細菌學各論——破傷風梭菌

細菌學各論——破傷風梭菌



錄入時間:2010-10-14 9:43:25 來源:《醫學微生物學》

梭菌屬Clostridium

G+有芽胞的大杆菌,專性厭氧,芽胞多大於菌體的寬度,菌膨脹呈梭形。多數是腐物寄生菌,少數是致病菌: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艱難梭菌。

  破傷風梭菌(C.tetani

引起破傷風,是特殊的創傷感染菌。1981WHO宣布世界每年有100萬人死於破傷風,尤其是熱帶地區此病多見,嬰幼兒破傷風死亡率高達85%。目前,主要是成人的工傷、創傷的感染。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染色:

G+有芽胞的杆菌,芽胞位於菌體的頂端,圓形比菌體寬,“鼓槌狀”;周身鞭毛。

(二)培養與生化反應:

   專性厭氧。在普通平板上:羽毛狀菌落及薄膜狀爬行生長物;血平板上呈ß溶血。一般不發酵糖類,能液化明膠,I+

(三)抵抗力:芽胞在幹燥的土壤中和塵埃中可存活數年。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質:

破傷風梭菌侵襲力弱,隻在入侵局部繁殖。

破傷風痙攣毒素:由細菌質粒編碼產生。是一種強毒性蛋白質,由α輕鏈和β重鏈借二硫鍵聯結而成。α輕鏈具有毒性作用,β重鏈能與神經節苷脂結合。毒性極強,每毫克純化的結晶可殺死2000萬隻小鼠。

2、致病條件及發病機製:

所致疾病:破傷風,橫紋肌痙攣。

致病條件:1傷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和異物;

2壞死組織較多,局部缺血;

3、同時伴有需氧菌感染。

傷口局部缺氧,Eh下降,細菌繁殖,產生外毒素。

發病機製:毒素對腦幹神經和脊髓前角細胞有高度親和力。毒素可由末梢神經沿軸索從神經纖維間隙,到達脊髓前角,直至腦幹。也可通過淋巴、血液到達中樞神經係統。封閉了抑製性突觸,阻止抑製性介質(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釋放;抑製了抑製性神經元的協調作用,使伸肌和屈肌同時收縮,出現強直痙攣。

    發病早期:傷口附近肌肉痙攣、嚼肌痙攣,引起牙關緊咬(痛苦麵容)和吞咽困難;隨後軀幹及四肢肌肉強直,出現角弓反張;甚至膈肌痙攣、呼吸困難窒息死亡。

三、免疫性:

   典型的抗毒素免疫。但有效獲得抗毒素的途徑是通過 類毒素的預防注射而獲得的自動免疫,或通過注入大劑量抗毒素而獲得的被動免疫。

四、微生物學檢查法:

   根據典型症狀和病史(創傷史)即可診斷。直接鏡檢對早期診斷無意義。動物實驗可以確定有無毒素。

五、防治原則:

(一)人工主動免疫:

   注射精製破傷風類毒素,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毒素。如戰士、建築工人和易受外傷的人群,第一年注射2次作基礎免疫。第二年加強免疫1次。每隔5~10年注射1次。受外傷時再注射1次。滿三個月——六歲兒童,用白--破疫苗,共注射3次,每次間隔4~6周。

(二)人工被動免疫: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1緊急預防:嚴格清創,肌肉注射1500—3000U精致破傷風抗毒素(TAT)。注射 應作皮膚試敏試驗,防止血清過敏反應。

2、特異治療:對破傷風患者應早用TAT治療,一般用10—20U

(三)抗生素的使用:大劑量的青黴素和甲硝唑

 

 

上一篇:細菌學各論——弧菌屬

下一篇:細菌學各論——產氣莢膜梭菌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