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基本知識->陰溝腸杆菌的治療與預防

陰溝腸杆菌的治療與預防



錄入時間:2010-9-30 8:57:22 來源:互聯網

  陰溝腸杆菌-症狀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大體上類似於其他的兼性革蘭染色陰性杆菌可表現為皮膚、軟組織呼吸道泌尿道、中樞神經係統、胃腸道和其他的器官的感染

1.敗血症  多發生在老人或新生兒中,有時伴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兒童中常伴發熱,並多有寒戰患者熱型不一,可為稽留熱間歇熱弛張熱等可伴低血壓或休克患者多表現為白細胞增多,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白細胞減少。偶爾報道有血小板減少症、出血黃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大多同時有皮膚症狀如紫癜、出血性水皰、膿皰瘡等

2.下呼吸道感染  患者一般均有嚴重基礎疾病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氣管肺癌為多感染者常已在使用抗生素並常有各種因素所致的免疫能力低下如使用免疫抑製劑、激素應用、化療放療等。誘發因素:以安置呼吸機最多,其他有氣管切開、氣管插管、胸腔穿刺動靜脈插管、導尿全身麻醉等可有發熱甚至高熱多有咳痰,痰液可為白色、膿性或帶血絲但在老年人中症狀較少甚至無症狀。可有呼吸急促,心動過速。感染可以表現為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胸腔積液。休克和轉移性病灶少見。X線表現不一可以是葉性支氣管炎性、空隙性或混合性,可以為單葉病變多葉病變或彌漫性雙側病變等

3.傷口感染  常見於燒傷創口、手術切口的感染隨著各種手術的開展幾乎各處都可有該菌感染尤以胸骨縱隔和脊柱後方相對多見

4.軟組織感染 在社區中感染的常見形式,如指甲下血腫摔傷後軟組織感染

5.心內膜炎  危險度最高的是靜脈藥癮者、人工瓣膜術後、心髒手術後患

6.腹部感染  由於該菌的遷徙或腸道穿孔到達腹膜或其他髒器而發病。目前胃腸源性的感染中該菌漸受重視,尤其在肝移植相關性感染者中更為多見其他如肝的氣性壞疽,急性氣腫性膽囊炎和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後敗血症膽石淤積所致間歇梗阻的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不伴腹水或穿孔的繼發於小腸梗阻後的腹膜炎等

7.泌尿道感染  從無症狀性細菌尿到腎盂腎炎均有報道

8.中樞神經係統感染  陰溝腸杆菌可引起腦膜炎腦室炎腦膿腫等

9.眼部感染  眼部手術是常見誘因,白內障手術多在老年人中進行,因而成為此類感染常見原因
 
並發症: 並發症常見感染性休克或DIC,此外可引起肺膿腫腦膿腫等。
 
診斷: 根據各係統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可判斷感染發生的部位,細菌培養到陰溝腸杆菌為確診依據應注意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臨床表現可不典型。陰溝腸杆菌感染應注意與其他革蘭陰性杆菌感染相鑒別確診需培養或塗片檢測到陰溝腸杆菌
 
鑒別診斷: 陰溝腸杆菌敗血症需與傷寒或副傷寒進行鑒別。

 

陰溝腸杆菌-治療

1.病原治療  陰溝腸杆菌既存在ESBLs問題又存在Amp c酶的問題故耐藥情況嚴重。陰溝腸杆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奧格門汀)、頭孢呋辛的敏感率較低均在25%以下對氨曲南頭孢噻肟、環丙沙星他唑西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不高,僅在35%55%之間在治療陰溝腸杆菌感染時,應根據藥敏試驗和耐藥機製檢測報告選藥,避免濫用抗生素。如果陰溝腸杆菌產生ESBLs則首選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複合製劑如頭孢呱酮/舒巴坦呱拉西林/三唑巴坦鈉等和頭黴素類抗生素也可選用但需加大劑量喹諾酮類抗生素如應根據各地的藥敏情況來選用;如果陰溝腸杆菌產生Amp C酶可選用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和第四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吡肟頭孢匹羅;如果陰溝腸杆菌同時產上述兩種酶,則應選用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第三代頭孢菌素不推薦使用於陰溝腸杆菌感染因為它極易篩選出高產Amp C酶的去阻遏突變菌落導致耐藥菌流行

2.對症治療  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加強護理尤其是口腔的護理。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監測心、肺、腎功能等。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和人血丙種球蛋白(丙種球蛋白)還需積極治療原發病。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正確治療嚴重創傷、燒傷等基礎疾病有助於保護和改善患者的機體免疫狀態;對於腫瘤或白血病患者在放療或化療的同時加強支持治療,適當應用免疫增強劑,有利於提高免疫功能,從而減少陰溝腸杆菌內源性感染的機會。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中毒症狀嚴重、出現感染性休克及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同時可給予短期(35)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防治各種並發症和合並症
 

陰溝腸杆菌-預防

預後: 早期合理選擇敏感抗菌藥物治療預後良好,如伴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達21%71%提示陰溝腸杆菌感染者預後較差。
 
預防: 1.加強勞動保護,避免外傷及傷口感染保護皮膚及黏膜的完整與清潔。

2.做好醫院各病房的消毒隔離及防護工作,勤洗手防止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在醫院內的交叉感染慢性帶菌的醫護人員應暫調離病房並給予治療

3.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調。出現真菌和其他耐藥菌株的感染時應及時調整治療。

4.在進行各種手術、器械檢查、靜脈穿刺留置導管等技術操作時,應嚴密消毒,注意無菌操作

5.積極控製、治療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種易導致感染的慢性疾病。

 

 

 

 

上一篇:陰溝腸杆菌

下一篇:幾種因素對噬菌體侵染大腸杆菌的影響研究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