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棒狀杆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一、生物學性狀
1. 形態與染色
G+杆菌,無莢膜,鞭毛,芽孢,美蘭染色可見異染顆粒
2.培養特征與生化反應
(1) 培養:
培養基:呂氏培養基 溫度:34
菌落:灰白,光滑,濕潤小菌落
(2) 生化反應
亞碲酸鉀 → 碲
1. 變異:形態,菌落,毒力,,溶源轉換
2. 抵抗力
(1) 抗幹燥,日光
(2) 對濕熱,消毒劑敏感
(3) 對青黴素,紅黴素敏感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物質
1. 白喉毒素 (diphtherotoxin)
(1)產毒過程:
β-棒狀杆菌噬菌體侵襲無毒白喉棒狀杆菌 → tox基因與宿主染色體
(2)毒素物質
① 毒性強,抗原性強
② 由A,B兩條肽鏈組成,A鏈是毒性功能區,B鏈是結合轉位區
③ 作用機製:
B鏈受體結合區與細胞表麵受體結合→ 轉位區協助A鏈進入細胞→催化EF-2與ADPR結合失活 → 抑製蛋白質合成
2. 索狀因子 (cord factor):糖脂,破壞動物細胞線粒體
3. K抗原:糖蛋白,抗吞噬
(二)所致疾病:白喉
(三)免疫性:主要依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四)錫克試驗:
概念:調查人群對白喉是否有免疫力的試驗,其原理是皮內毒素和抗毒素中和反應。
一、 微生物學檢查法
1. 標本:鼻咽拭子
2. 塗片染色鏡檢:初步診斷
3. 分離培養:呂氏血清斜麵
4. 鑒定:
(1) 生化反應
(2) 毒力實驗
① 體內法:豚鼠
② 體外法:瓊脂Elek平板毒力實驗
二、 防治原則
1. 人工主動免疫:白百破三聯疫苗
2. 人工被動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3. 抗菌治療:青黴素,紅黴素
上一篇:呼吸道感染細菌——結核分枝杆菌
下一篇:呼吸道感染細菌——嗜肺軍團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