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Rosa rugosa)是薔薇科、薔薇屬直立灌木,花色豔麗,香氣宜人,是世界上重要的觀賞花卉之一,亦是提製香精用於各類高級食品、化妝品的重要原料。玫瑰品種繁多,其園藝品種為重瓣、不結實,多采用扡插、嫁接、壓條等無性繁殖,所需周期長,產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玫瑰品種改良傳統上依靠自然或人工選擇、自然突變、育種進展一直比較緩慢,主要是由於大多數栽培品種為四倍體和高度異質性,而且基因庫貧乏,常導致自交不孕和雄性不育,致使通過傳統的育種方法改良品種的過程變得冗長。遺傳工程技術隊改良現存品種顯示了極大的潛力,這樣可以不破壞生產上理想的表型性狀而引入需要的外源基因,改良性狀包括抗病蟲、花色、花形、瓶插壽命等。玫瑰轉基因的研究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建立良好的受體係統是玫瑰遺傳轉化的重要環節。
試管繁殖技術:
1 生產工藝流程
帶腋芽段 誘導不定芽 生根培養 移栽
2 快繁技術要點
(1)選材 消毒和接種 選優良鍵壯 當年生枝條中段(帶飽滿而未萌發的側芽),用自來水衝洗幹淨, 流水衝洗10—30分鍾,用0.1%—0.15%的綠化汞醇溶液消毒8—12分鍾,無菌水洗4—5次,剪成1—2厘米,帶腋芽的莖段接種。培養溫度21℃—25℃,光照強度為1000LX—2000LX,每天光照12小時。
(2)誘導叢生芽 將消毒好的帶腋芽莖段接於MS+6-BA2.0毫克/升+NAA0.1+GA3 2.0毫克/升+蔗糖30克/升的培養基上,2周—3周後腋芽可長至1厘米左右。然後將長出的腋芽轉入MS+BA0.2毫克/升+NAA0.5毫克/升+LH500毫克/升+蔗糖1000毫克/升的培養基上,5周—6周可繼代增殖一次,形成許多叢生芽。
(3)繼代培養 將形成叢生芽的玫瑰長至2—3厘米左右,在無菌條件下將愈傷組織切成1毫米直徑的小塊,接種到G+BA0.4毫克/升+NAA0.1毫克/升+LH500毫克/升+蔗糖3500毫克/升的培養基上進行繼代培養,每周轉移到新鮮培養基上一次,大約3周後愈傷組織表麵開始形成半球形突起,4—6周後小突起開始向上發生極性生長,突起呈圓柱形,高出愈傷組織體表麵0.6mm至1mm,一般在1—2mm2的愈傷組織體上就能產生一個小突起,即為胚壯體。胚壯體內已具備完整的中柱和不完全的韌皮部和周皮。胚壯體已發生極性生長,與植物胚有著同等的意義。
培養條件對組織培養的作用和影響
1 生長素 在G培養基中分別加入NAA、IAA、0.01、0.05、1.0、和2.0毫克/升,進行外植體誘導愈傷組織的研究,結果的NAA不僅比IAA愈傷組織誘導率高,而且愈傷組織存活率也高。NAA比IAA愈傷組織誘導率高14%,愈傷組織存活率高5.3%,NAA的濃度以0.5毫克/升最好,在愈傷組織誘導率和存活率都達到較高值時IAA以2.0毫克/升最好。
2 細胞分裂素 試驗用0.2—50毫克/升6-BA在G培養基上觀察了愈傷組織誘導率,以1.0毫克/升誘導率最高、達43%,結果表明玫瑰外植體培養需較高濃度的6-BA。
3 赤黴素 使用GA3所進行的實驗表明休眠枝條使用0.1毫克/升GA3處理後,不僅新芽萌發率提高,而且外植體的生活率也相應提高、從而提高培養的成功率。
4 溫度 愈傷組織的產生和生長發育速度與溫度有很大的關係,溫度高於28℃以上對愈傷組織的產生和發育不利,在15℃以下愈傷組織則停止生長,23℃不僅有利於愈傷組織的產生,而且發育也快。誘導率達47.6%。
5光照 用不同的光照時間處理的結果表明,玫瑰外植體產生愈傷組織過程中對光照十分敏感,在有光和無光的條件下都可長出愈傷組織,弱光有利於形成愈傷組織及愈傷組織的增長。而短光照對愈傷組織誘導率又有利。胚壯體的分化則相反,在強光,長光照的條件下有利於胚壯體的分化。試驗以12—14
6 培養基的滲透壓與PH 在G培養基上進行不同PH值對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試驗,結果以5.5—6.0PH值為宜。
7 試管苗移栽及生長狀況
試管苗移栽以每年的3月—4月為好,也可根據具體形狀而定,幼苗出瓶後,先洗去培養基,再栽植到蛭石或稻殼灰+園田土(1:1);粗沙+園田土(1:3)。栽植密度為2厘米~3厘米**~6厘米,移栽完畢澆透水,並用0.1%百菌清,多菌靈噴霧保苗,在合理的管理條件下,試管苗可以直接栽培到田間土壤裏。
移栽後最重要的是保持其相對濕度在85%以上,並注意通氣和溫度的管理。
試管苗首次移栽1周後,可施些追肥,視苗大小而定,濃度逐漸由0.1%到0.3%左右,肥料種類有複合肥,尿素,磷酸二氫甲,MS培養液,以及餅肥水等。通常7天到10天噴一次殺菌濟。試管第二次移栽後,管理上不可放鬆,須注意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並及時 掐去頂芽,尤其是花蕾,以促進側芽的生長,以促使苗早日壯大,待試管苗出瓶2個月左右,即可上盆,並按常規方法進行水肥管理。
上一篇:實驗——植物組織培養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下一篇:組培應用——莖尖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