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硫杆菌的分離培養
硫杆菌屬 ,能使硫或硫酐的不完全氧化物轉化成硫酸等物質,並參與水中和土壤中硫的循環作用.使土壤和水質改良.當水中積累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時.可在硫杆菌的作用下轉化為無毒物質,利於水產養殖.
硫杆菌在海水、淡水、海泥、池泥及其他土壤中廣泛分布。具有代表性的有排硫杆菌、氧化硫杆菌和脫氮硫杆菌等。
1 .排硫細菌的富集培養與分離
此種細菌能在添加硫化鉀或硫代硫酸鈉.而無有機碳源的海水中生長.少許有機物也不抑製其生長.但在沒有二氧化碳及碳酸鹽情況下不能生長。在大量硫化物存在下,硫化物被氧化成硫沉澱於細胞外,此種細菌能氧化硫元素,但較嗜好氧化硫化物、硫代硫酸鹽或四硫磺酸鹽.氧化不同的硫化物,產物也不同,視作用物的濃度、pH 、En而定.
(1)培養基製備.
Na2S2O3·5H2O
K2HPO4
KH2PO
NH4Cl
MgSO4
FeSO4 微量
MnSO4 微量
水 200 毫升
pH 7-7.8
此培養基選擇性強,可不必滅菌。其固體培養基用雙倍用量加2
(2)富集培養:將已配製液體培養基分裝於4 個150毫升的錐形瓶中,取不同站位的粘海泥或池泥、河泥2
(3)分離培養:挑各瓶培養液分別接種於相應編號的平板培養基上,加1 滴無菌水,用曲玻棒塗勻,倒放培養皿於25
(4)顯微觀察:呈細短杆菌,大小為0.5×1-3 微米,無孢子,能運動,呈革蘭氏陰性反應。
若備有上述各種特點者可初步應定為純的排硫細菌。
2 .氧化硫杆菌的富集培養與分離
此種細菌能氧化硫元素為硫酸鹽:
① 培養基製備:
硫黃末
(NH4)2SO4
KH2PO
MgSO4·2H2O
CaCl2
FeSO4 微量
水200 毫升
pH 2-3.5
將上述成分溶於水中混勻後,加克分子濃度的磷酸若幹,使pH 降至3 左右。由於培養基的酸度高可不需要滅菌,同樣用雙倍濃度上述成分(也即將水減至100 毫升)加2
(2)富集培養:按排硫杆菌的培養方法和條件進行.因海泥是微堿性的使pH 提高到5.2 左右,培養2-3 天或更長時間後,培養液出現混濁現象,變酸。一周後pH 由5.2 降至3.7 ,二周後pH 變為2 或更低些,由此可故計這種氧化硫杆菌在培養液中已有大量繁殖。取此培養液少許重複富集培養2-3 次,可獲得更大量氧化硫杆菌供分離之用.
(3)分離純化培養:在已重複富集培養數次的培養液中加硫酸溶液使pH 降至1 或更低些,借此淘汰雜菌,以純化氧化硫杆菌。
(4)各取少許上述培養液分別在平板培養基上塗板,並按排硫杆菌的培養條件與方法培養l-2 天後觀察菌落形態。
(5)顯微觀察:細短杆菌,大小約為0.5×1.0微米,菌體兩端圓形,單一。成雙或呈短鏈排列,無孢子,革蘭氏染色陰性反應.運動活潑.
符合上述特征者,所分離的細菌可初步確定為氧化硫杆菌。
3 .脫氮硫杆菌的富集與分離
(1)培養基製備:
Na2S2O3·5H2O
K2HPO
KNO3
NaHCO3
MgSO4·7H2O
NH4Cl
FeSO4·7H2O
水 200毫升
pH 7-7.6
固體培養基用雙倍濃度(即將減至100 毫升)加瓊脂2
(2)富集培養:按排硫杆菌的培養方法和條件進行,2-3 天後培養液出現均勻混濁,並有氣體從瓶底的沉澱物中陸續上升,由此二種現象可估計培養液中己繁殖不少的脫氮流杆菌,分別將此培養液逐個傾出後,再用新的培養液充滿培養瓶,如此重複直至傾入新培養液時,立即見氣體從瓶底培養物中逸出,至此可認為培養液中已有足夠多的培養菌。
(3)分離純化培養.按排硫細菌分離方法把培養液分別接種於相應編號的平板培養基上,顛倒平板與焦性沒食子酸同時放入幹燥器中,抽出空氣,充以CO2,培養1 周左右.觀察菌落形態為半透明的圓形小菌落時,取少許菌落重複子平板培養基上作純化培養。
(4)顯微觀察:細小杆菌,大小為0.5×1-3 微米,革蘭氏染色陰性.無孢子,能運動。
能觀察到上述各種特征者,可初步確定為脫氮硫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