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克次氏體
立克次氏體 (Rickettsia) 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在許多方麵又類似於細菌專性活細胞內寄生的原核微生物類群。美國醫生 Rickettsia 首先提出了立克次氏體存在的證據,他在研究斑疹傷寒熱的病源時,不幸感染,死於墨西哥城。為表示記念, 1916 年,人們將斑疹傷寒等這類病原體命名為立克次氏體。
立克次氏體具有以下特點:
①細胞大小一般為 0.3-0.6 × 0.8-2um 光學顯微鏡可見;
②革蘭氏染色陰性;
③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後代;④在真核細胞內營專性寄生;
④對熱、四環素、土黴素等理化因素敏感。
該菌可引起人得斑疹傷寒、恙蟲熱、Q熱等疾病,也可引起牛、綿羊發生心水病、患畜發熱,甚至可導致死亡 , 通過虱、蚤、蟎等節肢動物傳播。
二、支原體
介於細菌與立克次氏體之間無細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它是一類已知最小、無細胞壁、能離開活細胞獨立生活的原核微生物。 Nocard 於 1898 首次從患傳染病胸膜肺炎的病牛中分離出來,當時稱為 PPO (胸膜肺炎微生物),從 1955 年起支原體的名詞才正式代替以前的 PPO ,革蘭氏染色陰性,可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繁殖,但營養要求高,須在培養中加入血清、酵母膏等營養豐富的物質。支原體引起人和畜禽呼吸道、肺部、生殖係統的炎症。植物支原體(又稱類支原體)是黃化病、矮化病等植物病的病原體。同時還是組織培養的汙染菌。
具有以下特點:
①直徑較小,在光學顯微鏡下勉強可見;
②菌落小並呈特有的“油煎蛋”狀;
③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後代;
④缺乏細胞壁,故形態多變能通過細菌濾器;
⑤對青黴素、溶菌酶不敏感,而對四環素、土黴素敏感。
三、衣原體
介於立克次氏體與病毒之間,能通過細菌濾器,專性活細胞內寄生的一類原核微生物。它是由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及其助手首次分離到沙眼的病原體,由於它們具有濾過性、專性細胞內寄生和能形成包涵體,而被認為是病毒,直到 1970 年才正式命名為衣原體。形態呈球形或橢圓形,革蘭氏染色陰性。
具有以下特點:
①衣原體在宿主細胞內生長繁殖具有獨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體和始體兩種形態。原體細小,呈圓形顆粒狀,具有高度感染性;始體比原體大,圓形,無感染性;
②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生活周期為 24-48h ;
③不耐熱,對四環素、氯黴素敏感。
上一篇:支原體培養技術
下一篇:支原體的性狀特點及標本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