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 |
碳源物質 |
備注 |
糖 |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蔗糖、澱粉、半乳糖、乳糖、甘露糖、纖維二糖、纖維素、半纖維素、甲殼素、木質素等 |
單糖優於雙糖,己糖優於戊糖,澱粉優於纖維素,純多糖優於雜多糖。 |
有機酸 |
糖酸、乳酸、檸檬酸、延胡索酸、低級脂肪酸、高級脂肪酸、氨基酸等 |
與糖類比效果較差,有機酸較難進入細胞,進入細胞後會導致pH下降。當環境中缺乏碳源物質時,氨基酸可被微生物作為碳源利用。 |
醇 |
乙醇 |
在低濃度條件下被某些酵母菌和醋酸菌利用。 |
脂 |
脂肪、磷脂 |
主要利用脂肪,在特定條件下將磷脂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而加以利用。 |
烴 |
天然氣、石油、石油餾分、石蠟油等 |
利用烴的微生物細胞表麵有一種由糖脂組成的特殊吸收係統,可將難溶的烴充分乳化後吸收利用。 |
CO2 |
CO2 |
為自養微生物所利用。 |
碳酸鹽 |
NaHCO3、CaCO3、白堊等 |
為自養微生物所利用。 |
其他 |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
蛋白質、肋、核酸等
|
利用這些物質的微生物在環境保護方麵有重要作用。
當環境中缺乏碳源物質時,可被微生物作為碳源而降解利用。 |
種類 |
氮源物質 |
備注 |
蛋白質類 |
蛋白質及其不同程度降解產物(腖、肽、氨基酸等) |
大分子蛋白質難進入細胞,一些真菌和少數細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將大分子蛋白質降解利用,而多數細 菌隻能利用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其降解產物 |
氨及銨鹽 |
NH3、(NH4)2SO4等 |
容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
硝酸鹽 |
KNO3等 |
容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
分子氮 |
N2 |
固氮微生物可利用,但當環境中有化合態氮源時,固氮微生物就失去固氮能力 |
其他 |
嘌呤、嘧啶、脲、胺、酰胺、氰化物 |
大腸杆菌不能以嘧啶作為唯一氮源,在氮限量的葡萄糖培養基上生長時,可通過誘導作用先合成分解嘧啶的酶,然後再分解並利用嘧啶可不同程度地被微生物作為氮源加以利用 |
元素 |
化合物形式(常用) |
生理功能 |
磷 |
KH2PO4,K2HPO4 |
核酸、核蛋白、磷脂、輔酶及ATP等高能分子的成分,作為緩衝係統調節培養基pH |
硫 |
(NH4)2SO4,MgSO4 |
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維生素的成分,穀胱甘肽可調節胞內氧化還原電位 |
鎂 |
MgSO4 |
己糖磷酸化酶、異檸檬酸脫氫酶、核酸聚合酶等活性中心組分,葉綠素和細菌葉綠素成分 |
鈣 |
CaCl2,Ca(NO3)2 |
某些酶的輔因子,維持酶(如蛋白酶)的穩定性,芽孢和某些孢子形成所需,建立細菌感受態所需 |
鈉 |
NaCl |
細胞運輸係統組分,維持細胞滲透壓,維持某些酶的穩定性 |
鉀 |
KH2PO4,K2HPO4 |
某些酶的輔因子,維持細胞滲透壓,某些嗜鹽細菌核糖體的穩定因子 |
鐵 |
FeSO4 |
細胞色素及某些酶的組分,某些鐵細菌的能源物質,合成葉綠素、白喉毒素所需 |
化合物 |
代謝中的作用 |
對氨基苯甲酸 |
四氫葉酸的前體,一碳單位轉移的輔酶 |
生物素 |
催化羧化反應的酶的輔酶 |
輔酶M |
甲烷形成中的輔酶 |
葉酸 |
四氫葉酸包括在一碳單位轉移輔酶中 |
泛酸 |
輔酶A的前體 |
硫辛酸 |
丙酮酸脫氫酶複合物的輔基 |
尼克酸 |
NAD、NADP的前體,它們是許多脫氫酶的輔酶 |
吡哆素(B6) |
參與氨基酸和酮酶的轉化 |
核黃素(B2) |
黃素單磷酸(FMN)和FAD的前體,它們是黃素蛋白的輔基 |
鑽胺素(B12) |
輔酶B12包括在重排反應裏(為穀氨酸變位酶) |
硫胺素(B1) |
硫胺素焦磷酸脫羧酶、轉醛醇酶和轉酮醇酶的輔基 |
維生素K |
甲基酮類的前體,起電子載體作用(如延胡索酸還原酶) |
氧肟酸 |
促進鐵的溶解性和向細胞中的轉移 |
上一篇:醋酸菌培養基
下一篇:微生物的營養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