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書籍->微生物培養基質控與圖解

微生物培養基質控與圖解



錄入時間:2010-8-5 14:57:40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第二章  細菌的營養、代謝與培養基
第一節  細菌的營養類型與營養物質
一、細菌的營養類型
  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需要不斷從外界環境吸收各種營養物質,並將營養物質用於合成細胞以及為細胞的各種活動提供能量,同時排出代謝產物。根據細菌所需要的能源和碳源,將細菌分為以下四種營養類型。
    1.光能自養型(photoautotorph type)
    光能自養型微生物的能源來自光,它們利用光進行光合作用,以無機物作為供氫體以還原C02,合成細胞物質,藻類和大多數光合細菌都是光能自養微生物。
    2.光能異養型( photoheterotorph type)
    光能異養型微生物的能源來自光,但需以有機化合物作為供氫體以還原C02,合成細胞物質。例如屬於非硫紫色細菌的紅螺菌可利用簡單的有機酸作為供氫體。
    3.化能自養型( chemoautortohp type)
    化能自養型微生物的能源來自無機物氧化所產生的化學能,它們生長隻需要C02、無機鹽類和水。例如,歐洲亞硝化單胞菌通過將氨氧化成亞硝酸而獲得能量,並還原C02,以合成細胞物質。
    4.化能異養型( chemoheterotrohp type)
    化能異養型微生物的能源來自有機化合物氯化所產生的化學能,它們生長時需要有機化合物作為碳源。氮源可以是無機物,也可以是有機物。化能異養型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很多,包括細菌、放線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各種致病菌及腸道微生物都屬於化能異養菌。
    二、細菌的營養物質
    細菌的營養物質主要有氮素化合物、碳素化合物、無機鹽、生長素和水等。下麵以細菌培養基為例敘述。
    1.氮素化合物
氮素主要被細菌作為合成含氮化合物的原料,一般不能作為能源。但亞硝化細菌可利用氨作為能源和氮源。某些氨基酸也可作為能源。從分子態氨到複雜的含氮化合物,諸如硝酸鹽、銨鹽、氰化物、尿素、胺、酰胺、嘌呤、嘧啶、氨基酸、肽、腖、脲和蛋白質等,都可作為細菌的營養物質。凡是固氮菌都能利用分子態氮NH4+( N2)合成有機氮化台物。很多細菌都可作為利用硝酸鹽( N03)銨鹽(NH4+)。NH4+直接摻入有機化合物中,利用較快。N03雖可被細菌攝取,但進入細胞後仍需要還原NH4+才能被利用。
    有機氮化台物是細菌的重要氮源。單獨的氨基酸常可作為細菌的唯一氮源。嘌呤和嘧啶隻有某些細菌才能利用。培養基中常加入蛋白腖,蛋白腖可以作為氮源,也可以作為碳源。蛋白腖是由蛋白質經酶或酸堿分解而成,先分解成月示,後變成腖,由於蛋白質的來源和消化程度不同所製成的蛋白腖差異很大。胰蛋白腖含有各種遊離的氨基酸,最易被細菌所利用,是許多細菌優良的氮源。此外,蛋白腖在培養基中還具有緩衝作用,高溫下不凝固,遇酸不沉澱等優點。幹粉蛋白腖吸水性較強,應幹燥密封保存。肉浸粉(或肉浸液)含有可作為氮源和碳源的物質,加熱後大部分蛋白質凝固,儀有小部分氨基酸和其他含氨物質,如肌酸、黃嘌呤、尿酸及核苷酸等,刺激細菌生長。
    2.碳素化合物
    碳素既可作為各種細菌合成含碳化台物的碳源,也可被化能型細菌作為能源。從碳素起到複雜的有機化合物,都可作為細菌的營養物質。自養細菌可以C02作為合成細胞物質的唯一碳源。
    異養類細菌中,以有機碳化合物作為碳源和能源是化能型細菌。幾乎各種有機碳化合物都可作為它們的營養物質,即使是高度不活躍的碳氫化合物,如石蠟也不例外。但是,化能異養菌的主要碳源是單糖、多糖、有機酸、醇、芳香化合物以及羥類等。製備培養基所用的糖、醇種類很多。常用的糖類有單糖(如葡萄糖、阿拉伯膠等)、雙糖(如乳糖、蔗糖等)、多糖(如菊糖、澱粉等);醇類有甘露醇、衛矛醇等。
    3.礦質元素
    按照細菌所需要礦質元素的多少,可將其分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主要元素有磷、硫、鎂、鉀、鈉、鈣等。
    磷在細菌代謝中非常重要,細菌從無機磷化合物中獲得磷後,迅速將其同化為有機的磷酸化合物,組成核酸和磷脂成分及高能磷酸化合物,培養基中磷的合適濃度為0.005~0.Ol克分子。
    硫在細菌生理作用上僅次於磷,細菌從硫酸根離子吸收硫,此時硫為正6價,進入細胞後還原為負2價,許多細菌也可利用硫代硫酸鹽( S203)作為唯一的能源。少數細菌不具有還原硫酸鹽的能力,需供給還原型硫化物(如H2S和半胱氨酸)才能生長。
    鎂不參與細菌的任何細胞結構,隻是以離子狀態激活許多酶(如己糖激酶)的反應。其激活作用有時可被錳離子代替。鎂離子在控製核蛋白體的聚合中起主要作用。鎂的需要濃度為0. 0001~0.001克分子。
    鉀也不參與細菌的細胞結構,它是許多酶的激活劑,可促進碳水化台物的代謝。鉀也控製細胞質的膠態和細胞質膜的透性。
    鈉在細菌細胞中不如鉀那樣重要,可能與維持滲透壓有關。如果將嗜鹽細菌細胞放存食鹽的低滲溶液中就會崩潰。某種嗜鹽杆菌吸收穀氨酸,以證明特異性地需要Na+。一般嗜鹽細菌,如大多數海洋細菌、某些無色杆菌、假單胞菌和乳酸菌的生長,需要在含有2%~
5%氯化鈉的培養基中生長。  
鈣也不參與細菌的細胞結構,而是以離子狀態控製著細胞生理狀態,如降低細胞膜透性、調節酸度和對一些陽離子的毒性起拮抗作用。
    微量元素包括鐵、銅、鋅、錳、硼、鑽、鉬等。它們在培養基中,一般僅需含有萬分之一或更少即可,過量會引起毒害作用。微量元素與酶的活動密切有關,或是酶的活性基團成分,或是酶的激活劑。例如,鐵是細胞色素、細胞色素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基的組成的激活劑。某些菌種的生長繁殖及致病與微量元素密切相關。例如,鐵是細胞色素、細胞色素氧化酶和過氧氫酶活性基的組成成分。白喉棒狀杆菌在含鐵為0. 14mg/L的培養基中毒素產量最高,當鐵的濃度達到0. 6mg/L時則完全不產毒。結核分枝杆菌有毒株具有分枝菌素( mycobactin)的載鐵體,它能與人體細胞競爭結合在鐵蛋白、乳鐵蛋白中的鐵,並帶入菌體內以供代謝之需;銅是多元酚氧化酶的活性基;鋅是乙醇脫氫酶或乳酸脫氫等的活性基,又是許多酶的激活劑。錳也是多種酶的激活劑;鉬參與硝酸還原酶和固氮酶的結構;鈷存在於B12輔酶中。
    4.生長素
    生長素也稱生長因子。有些異養細菌不能在簡單的培養基中生長,是由於缺乏合成一種或多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而這些有機化合物卻是組成細胞所必需的。因此,必須由外源供給這些物質,諸如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以及脂肪酸,甚至還有膜成分等生長因子。
    維生素的需要量一般都很低,濃度範圍1~ 50ng/ml之間,其中以B族維生素最為重要,因為它們是輔酶和酶輔基的成分,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需要供給完整的硫胺素(B1)分子。
    氨基酸的需要量一般比維生素的需要量高,通常是20~ 50ug,/ml,因為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和酶的結構物質,腸膜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為需要氨基酸最多的菌類,必須南外源供應17種氨基酸才能生長。培養基中常加入的酵母浸粉,其主要成分是維生素B族和氨基酸。
    某些細菌,特別是乳酸菌,生長需要嘌呤和嘧啶以合成核苷酸,最大生長量所需要的濃度是10~20ug/ml。某些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沒有細胞壁的支原體(Mycoplasmaspp.)生長需要較大量的核苷酸,約為200 - 2000ug/ml。支原體隻要有任何一種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就可滿足生長需要。微生物對長鏈脂肪酸所要求的濃度在1~ 60ug/ml之間。高濃度脂肪酸有毒害作用。長鏈脂肪酸進入微生物細胞後,可直接地或以轉化後摻人到組成膜的類脂中。
    有些微生物需要微量甾醇、膽堿和肌醇等,以組成細胞膜磷脂的成分。例如許多支原體生長需要甾醇。有些乳酸菌生長還要甲羥戊酸,這是組成甾醇和胡蘿卜素的原料。某些肺炎鏈球菌生長需要膽堿。酵母菌通常需要內消旋肌醇。微生物對膽堿、肌醇所需的濃度為10~20ug/ml。
    此外,少數細菌還需要一些特殊的生長因子。例如流感嗜血杆菌需要X和V兩種因子。前者可能是氯化高鐵血紅素,後者即輔酶1或輔酶II,均存在於血液中。有些細菌可直接利用雞卵或動物血清作為營養物質。
    5.水
    水是細菌體內外的溶媒,水組成細菌細胞質膠體,並直接參加代謝中的各種廈應。製備培養基需用不含雜質的蒸餾水。
    水是微生物原生質的組成部分,使原生質處於溶膠狀態,保證代謝活動的正常進行。水是細菌細胞重要的組成部分,占細胞總量的75%~90%。一切生命活動,如營養物質吸收、代謝活動、生長繁殖等都離不開水。
    通常將水分為四種:
    (l)軟化水。是指硬度降低至一定程度的水。在軟化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鹽量不變。
    (2)脫鹽水(蒸餾水)。這種水質純,去除了強電解質,剩餘含鹽量在l~5mg/L之間。25℃時用電導儀測水的電阻率為0.1~1.0×l06Ω.cm。
    (3)純水(去離子水)。製備過程是將普通自來水經沙過濾後,再經陽、陰離子交換樹脂和陽+陰混合樹脂交換處理。剩餘含鹽量在0.1mg/L以下。電阻率為1.0~1.0×l06Ω.cmcm。蒸餾水和去離子水均適合於培養基的配製。
    (4)高純水(超純水)。將純水再次純化處理,剩餘含鹽量在0.1mg/L,以下。25℃時,水的電阻率在10×106Ω.cm以上。用於配製組織細胞培養液,並需現配現用。
    營養物質進入細菌菌體的方式有被動擴散和主動轉運係統。營養物質從高濃度的一側向低濃度一側擴散的運轉方式為被動運轉。包括擴散、滲透和易化擴散。主動運轉是細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方式。其特點是:①擴散方向逆濃度梯度或順濃度梯度但擴散速度快。②細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膜蛋白。③所需能量來源靠分子泵,能快速轉運鉀、鈉和氫離子。基因轉位常與代謝相結合,使細胞更為有效利用能量。

 

上一篇:微生物培養基質控與圖解——培養基及發展史

下一篇:微生物培養基質控與圖解——細菌的生長與培養基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