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毛染色
用於觀察菌體上有無鞭毛、鞭毛在菌體上的位置以及鞭毛的數量。在細菌鑒定中,特別是非發酵菌的鑒定中很重要。
鞭毛染色可以直接從平板上挑選菌落,或從斜麵上刮菌苔塗片即可,但必須注意動作盡量輕,以免鞭毛從菌體上脫落。菌落應是
生長在營養較好的瓊脂平板(如血平板、營養瓊脂)上的過夜培養物。不可采用有抑製劑的選擇性培養基,如中國藍、麥康凱、SS瓊脂等。觀察鞭毛時,應耐心尋找整個塗片上的菌細胞,因為並不是塗片上每個細菌細胞上的鞭毛特性及數量都一樣,應以鞭毛數量最多的菌細胞為準。
鞭毛染色(改良Ryu法)
試劑
A液: 5%石炭酸 10ml
鞣酸 2g
飽和硫酸鋁鉀液 10ml
B液: 結晶紫酒精飽和液
應用液:A液10份,B液1份,混合,室溫存放。
染色方法
1.玻片的處理:要求用新的載玻片。用前須在95%酒精中浸泡24小時以上。用時從酒精中取出,以幹淨紗布擦幹後使用。
2.在玻片上滴蒸餾水兩滴。一張玻片上可同時製2個塗片。
3.用接種環挑取血平板上菌落少許,將細菌點在玻片上的蒸餾水滴的頂部。一般隻需點一下,僅允許極少量細菌進入水滴,不可攪動,以免鞭毛脫落。
4.玻片置室溫自然幹燥。
5.滴加染液於玻片上,染色。
6.約10~15min後,用蒸餾水緩慢衝去染液。衝洗時應避免使染液表麵的金屬光澤液膜滯留在玻片上,影響鏡檢。
7.玻片自然幹燥後,鏡檢時應從塗片的邊緣開始,逐漸移向中心。尋找細菌較少的視野,鞭毛容易觀察。細菌密集的地方,鞭毛被菌體擋住,不易觀察。
四、異染顆粒染色
用於白喉棒狀杆菌染色,異染顆粒可明顯地被顯示出來。
標本直接塗片或細菌塗片均可用改良阿伯特(Albert)法染色來觀察異染顆粒。
試 劑
甲液: 甲苯胺藍 0.15g
孔雀綠 0.2g
冰醋酸 1ml
95%乙醇 2ml
蒸餾水 100ml
將各染料先溶於乙醇,然後加入水與冰醋酸的混合液中,充分混勻。靜置24h後過濾備用。
乙液: 碘 2g
碘化鉀 3g
蒸餾水 300ml
先將碘化鉀加少許蒸餾水(約2m1),充分振搖,待完全溶解,再加入碘,使完全溶解後,加蒸餾水至300ml。
染色方法
1. 塗片經火焰固定,加甲液,染3~ 5 min。水洗。
2.滴加乙液,染l min。水洗。
3.幹後鏡檢,菌體呈綠色,異染顆粒呈藍黑色。
五、墨汁莢膜染色
用於觀察菌體有無莢膜結構,借此鑒定某些菌,如新型隱球菌。
傳統的方法是用印度墨汁,但目前國內無售。常規工作可以用墨汁或墨水代替,但應注意顆粒不能太粗,否則影響觀察結果。有人用5%黑色素(nigrosin)水溶液做染料,效果較好。
試 劑
印度墨汁或5%黑色素水溶液。
染色方法
將標本與1滴染色液在載玻片上混合,加上蓋玻片,輕輕壓一下,使標本混合液變薄。在低倍鏡下尋找有莢膜的菌細胞。找到後,轉換高倍鏡確認。
上一篇:細菌檢驗工作的基本技術——基本染色法(上)
下一篇:微生態活菌總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