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人傳代細胞係的細小病毒 關於傳代細胞係可能有本屬病毒汙染的問題,是Hallauer等在研究黃熱病病毒細胞培養時首先發現的,由於它關係到細胞係能否長期穩定傳代和使用的一係列問題,以致引起了有關學者的重視。尤其在病毒學試驗中,經常使用傳代細胞係,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問題作簡要介紹。 Hallauer等從1960年到1971年的11年間,對從歐洲某些實驗室搜集來的43株人傳代細胞係,進行了病毒分離試驗。由於細胞係的帶毒往往是潛伏狀態的,細胞培養物並不經常產生細胞病變或者僅出現難以辨認的輕微退行性變化,給病毒的識別和分離帶來困難。因此,除部分病毒是通過細胞病變識別的以外,大多數是以檢出血凝素為先導,確定有紅細胞凝集性因子存在,然後再進行病毒的分離和鑒定。由於病毒主要與細胞結合存在,為了把病毒從細胞中提取出來,Hallauer等應用堿性等滲緩衝液(02M甘氨酸緩衝液,pH90)對細胞單層進行浸泡以提取病毒:首先倒出被檢細胞瓶中的維持液,以Hanks液清洗一次,然後加入上述堿性緩衝液覆蓋細胞單層,室溫浸泡30分鍾,倒出上清液,即為含病毒的細胞浸出液。應用PBS對浸出液作倍倍稀釋,然後加入08%豚鼠或人O型紅細胞懸液,混勻,室溫靜置1~2小時判定。凝集價可高達千倍到萬倍。另外,由於病毒在堿性環境中容易從細胞中釋放,所以簡便的辦法是在換液時提高使用維持液的pH(76~78),培養數天後,即可直接取維持液作血凝素檢查,但它不如細胞浸出液的血凝效價高。通過這種方法,Harllauer等成功地檢出了細胞係中汙染的細小病毒,而且檢出率之高,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見表37-3)。
上述學者從43株細胞中分出病毒38株,通過血清學檢查,分別屬於3個血清型。其中以KBSH為最多,它與豬細小病毒(PPV)有共同抗原關係,一般認為兩者為同一種病毒,並推測這種病毒很可能來源於組織培養中的生物製劑(如用豬胰髒製取的胰蛋白酶)。Croghan等就曾從這種蛋白酶中分離出過KBSH。其它兩個型(TVX、LuⅢ),與本屬其它病毒沒有共同抗原關係,在自然界也找不到宿主,來源尚不清楚。 這3種病毒無論在形態、結構、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等方麵,都與本屬病毒一致,無明顯的獨特性質。它們都具有較寬廣的細胞感染範圍,幾乎能在各種人傳代細胞係增殖(同樣要求處於有絲分裂過程中的細胞)。對多種類型的紅細胞有凝集作用,而且對溫度無嚴格要求(4~37℃均可)。人工感染實驗動物時,隻LuⅢ對新生倉鼠有致病性。 據上述學者的經驗,多數傳代細胞係的帶毒呈潛伏狀態,可連續數月到數年不被覺察。但在細胞培養條件驟變、運輸、郵寄或長期低溫保存後重新培養時,才突然發現異常,甚至因病毒量激增而形成明顯的細胞病變,直到細胞係丟失。但更重要的是,研究者使用被病毒汙染的細胞,可能得出錯誤的數據或結論。
上一篇:倉鼠骨質溶解病毒
下一篇:腫瘤相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