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細小病毒(Bovineparvovirus)
同義名:血細胞吸附腸病毒(Hemadsorbingentericvirus,簡稱HADEN),牛細小DNA病毒〖HT5SS〗 牛細小病毒(BPV)是1961年Abinanti等從健康犢牛糞便中分離出來的牛的第一種細小DNA病毒。因其具有血細胞吸附性能,故稱血細胞吸附腸病毒。後來又相繼從美洲、歐洲和北非的腹瀉病牛、呼吸道疾患病牛、結膜炎病牛和流產胎兒等分離到同一血清型的病毒,並認為可能與這些疾病有關。抗體調查結果表明,美國牛群的陽性率為65%~86%,阿爾及利亞牛群的約為70%。1973年Inaba從日本分出了與HADEN不同的另一種牛細小DNA病毒,故隨後稱前者為1型,後者為2型。兩型間有某些共同抗原成分,目前2型僅見於日本。 病毒粒子外觀呈圓形或六角形,係本屬病毒中較大者,直徑23~28nm。衣殼由3種多肽組成,核酸係單股DNA,能抵抗乙醚,氯仿和pH3的處理,65℃下30分加熱不被滅活。 Chen(1986)克隆並測定了BPV的全部基因序列,基因組全長5491nt,3和5端有不完全配對的回文結構,分別為150nt和121nt。與其它細小病毒的同源性很低。 BPV是本屬病毒中血凝作用較強者之一,特別是對豚鼠、豬和人的O型紅細胞,與其它動物如犬、馬、綿羊、山羊、倉鼠、鴨、鵝和大白鼠等的紅細胞也能發生凝集。但不凝集牛、兔、貓、小鼠和雞的紅細胞。血凝反應溫度以4℃為佳。25℃雖能凝集,但較弱。 本病毒的細胞感染範圍較窄,僅能在原代和次代牛胎的腎、肺、脾、睾丸和腎上腺細胞內良好增殖,但不能在牛傳代細胞係增殖。其在培養條件上不同於本屬其它成員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不僅能在處於有絲分裂過程中的細胞內增殖,也能在已形成單層的細胞培養物內增殖。在接種病毒後3~4天出現細胞病變,起初細胞內出現顆粒樣變化,繼之圓縮,直至完全溶解脫落。細胞在接種病毒後18~24小時開始出現嗜酸性核內包涵體。 BPV隻感染牛,1型主要引起犢牛腹瀉。另外,病毒能通過胎盤,一些研究者曾從出生後未吃初乳的犢牛的血清中檢出了抗體和分離出了病毒,因此也懷疑它可能是引起流產的原因之一。當病毒與多殺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時,能致發輕度呼吸道症狀。 人工經口或靜脈感染未吃初乳、體內不含抗體的新生犢牛時,於24~48小時出現腹瀉。靜脈接種比經口接種,腹瀉症狀出現早。起初糞便呈粘液狀,隨後呈水樣。腹瀉開始時糞便中即含有病毒,排毒期可持續到接種後11天。腹瀉同時發生病毒血症,在此期間,均能從內髒檢出病毒。靜脈途徑接種時,病毒血症可持續4~6天。 最適於分離病毒的檢樣為糞便,其次是血液和胎兒組織。原代和次代牛胎腎單層細胞培養物最常用於分離病毒,但初代培養的細胞病變往往不明顯,此時可用豚鼠、豬和人O型紅細胞做吸附試驗。陽性時表明有病毒增殖。當然,免疫熒光染色法更佳,能同時達到鑒定病毒的目的。抗體檢查常用血凝抑製試驗,其次為血清中和試驗。BPV與本屬其它成員不呈現交叉血清反應。
上一篇:鵝細小病毒
下一篇:馬細小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