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血凝特性
錄入時間:2009-8-7 11:08:56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1968年,Halonen等報告狂犬病病毒可以凝集鵝和1日齡雛雞的紅細胞。病毒需在幼倉鼠腎繼代細胞(BHK21)內增殖,營養液內含0.4%牛白蛋白,但無血清。發生凝集的適合條件是pH6.2,0~4℃低溫以及血凝抗原內不含血清(非特異性抑製素)。溫度稍高,即使室溫或36℃,皆不出現凝集現象。將固定毒株接種於實驗動物腦內,典型發病後,取腦和脊髓,即使進行病毒提純,仍不呈現血凝現象。腦脊髓中可能具有類脂或α脂蛋白性血凝抑製素,但企圖在腦內分離血凝抑製素,並未獲得成功。用於細胞培養的動物血清中的血凝抑製物也極難除去。紅細胞與狂犬病病毒發生凝集後又解離的紅細胞對同一毒株或其它毒株,仍能凝集。紅細胞在以過碘酸鉀或受體破壞酶處理後,仍保持凝集能力。病毒表麵的糖蛋白,除能誘生中和抗體外,還具有血凝特性,但未證明存在遊離的可溶性血凝素。血凝滴度與狂犬病病毒引起的蝕斑能力呈平行關係。血凝現象可被蛋白水解酶所破壞,也能被脂溶劑所破壞。二價陽離子,如Ca2+、Mg2+等並非血凝反應所必需,也未證明狂犬病病毒存在神經氨酸酶。狂犬病病毒凝集鵝紅細胞的能力可被特異性抗體所抑製,故可進行血凝抑製試驗。
上一篇:狂犬病病毒理化學特性
下一篇:狂犬病病毒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