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疙瘩皮膚病病毒



錄入時間:2009-7-13 9:58:30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一)疙瘩皮膚病病毒 (Lumpy skim disease virus)
 疙瘩皮膚病是牛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病牛以發熱和皮膚上出現許多大小不同的結節為特征 。本病最初(1929)發現於讚比亞和馬達加斯加,隨後迅速傳播至非洲的南部和東部。
〖BT4〗1.形態和理化學特性 疙瘩皮膚病病毒的代表株是Neethling株,其形態特征與痘病毒相似,長350nm,寬300 nm。於負染標本中,表麵構造不規則,由複雜交織的網帶狀結構組成。 疙瘩皮膚病病毒的理化學性質與山羊痘病毒類似。可於pH66~86環境中長期活存。在4 ℃ 甘油鹽水和組織培養液內活存4~6個月。幹燥病變中的病毒活存一個月以上。疙瘩皮膚病病 毒耐凍融,置-20℃以下保存,可保持活力達幾年之久。但對氯仿和乙醚敏感。
〖BT4〗2.抗原性 迄今分離的病毒株隻有1個血清型,且與Neethling代表株呈現充分的交叉中和反應。
〖BT4〗3.培養 疙瘩皮膚病病毒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增殖,並引起痘斑,但雞胚不死亡。接種5日齡雞 胚 ,隨後置335℃孵育,6天後收毒,可以獲得很高的病毒產量,其對細胞培養物的感染滴度 可達1045TCID50。 病毒可在許多細胞培養物上生長,包括犢牛和羔羊的腎、睾丸、腎上腺和甲狀腺等細胞。牛 腎(BEK)和倉鼠腎(BHK21)等傳代細胞也適於病毒增殖。細胞病變 產生較慢, 通常在接種後10天左右才能看到細胞變性。提高生長液中的乳白蛋白水解物含量至2%, 可 使病變提前到接種後3天出現。感染細胞內出現胞漿內包涵體。應用熒光抗體檢查,可在 包 涵體內發現病毒抗原。 已經適應於細胞培養物內生長的病毒,可在接種後24~48小時內使 細胞培養物內出現長梭形細胞。 疙瘩皮膚病病毒大多呈細胞結合性,應用超聲波破壞細胞,可使病毒釋放到細胞外。
 〖BT4〗4.病原性 牛,不分年齡和性別,都對疙瘩皮膚病病毒敏感,水牛、綿羊和山羊也可能感染。 該病潛伏期為7~14天。病牛發熱,4~12天後在皮膚上出現許多結節(疙瘩),結節硬而突起 ,界線 清楚,觸摸有痛感。大小不等,直徑一般為2~3厘米。少者1~2個,多者達100個以上。結 節最先出現於頭、頸、胸、背等部位,有時波及全身。嚴重病例的牙床和頰內麵常有肉芽腫 性病變。結節可能完全壞死但硬固的皮膚病變可能存在幾個月甚至幾年之久。 病牛表麵淋巴結腫大。胸下部、乳房和四肢常有水腫。產乳量下降,孕牛經常流產。其它常 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食欲缺乏、精神萎頓、流涎和從鼻內流出粘液膿性鼻涕等等。發病 率 為5%~45%,死亡率不超過1%,但因皮膚結節破壞皮革質量,經常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采取病變組織作顯微鏡檢查,常可看到上皮細胞內有嗜酸性胞漿內包涵體。 取病牛新鮮結節,作成乳劑後皮內或皮下接種於易感牛,常在4~7天內使接種部發生堅硬的 疼痛性腫脹。局部淋巴結腫大,此時可在腫脹物及其下層肌肉以及唾液、血液和脾髒中分 離獲 得病毒。人工感染牛較少發生全身化病變,隻在特別敏感的幼牛或者病毒毒力很高時,可能 在人工接種後的2~3周內於全身皮膚上出現結節。 綿羊和山羊在人工接種後大多隻在局部形成輕度的暫時性腫脹。其它動物不感染。
〖BT4〗5.生態學 由於病畜唾液、血液和結節內都有病毒存在,且病牛在恢複後常可帶毒3周以上,所以一般 認為本病因健牛與病牛的直接接觸而傳播,但是迄今尚無這方麵的直接證據。吸血昆蟲可能 傳播病毒,但是本病也可發生於昆蟲極少的冬季。因此,有關本病的傳播方式,尚未最後闡 明。
 〖BT4〗6.免疫 病後恢複牛具有較高滴度的中和抗體,持續達幾年之久,對再感染的免疫力也在半年以上。 疫苗接種也引起高度的抗體反應。新生犢牛可經初乳獲得這種抗體,並可在其體內持續存在 6個月。 東非地區曾經應用綿羊痘病毒,特別是在特性上與山羊痘病毒接近的非洲綿羊痘病毒給牛接 種,以預防疙瘩皮膚病,據雲安全有效。近年來應用雞胚化弱毒疫苗(將Neethling株病毒連 續通過雞胚而育成的弱毒株),也有良好的免疫保護力。
 〖BT4〗7.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不能作出確定診斷,可采取新鮮結節作成切片後,染色鏡檢胞漿內包涵體, 或用細胞培養物分離並鑒定病毒。 也可采取雙份血清(至少間隔15天)作中和試驗,並根據中和抗體的增長情況進行判定 。
 
 〖BT2〗五、兔痘病毒屬(Leporipoxvirus) 〖HT5K〗同義名:粘液瘤病毒屬。〖HT5SS〗 本屬病毒包括粘液瘤病毒、兔纖維瘤病毒、野兔纖維瘤病毒和鬆鼠纖維瘤 病毒,代表種是粘液瘤病毒。真正的兔痘病毒是正痘病毒屬的成員,並不歸於此屬。這樣 的命名容易造成混亂,特別是對初學者來講。因此,我們建議應用“粘液瘤—纖維瘤病毒屬 ”這一名稱。 病毒粒子為磚形,大約300nm×250nm×200nm,病毒DNA長約160kb,G+C含量約40%。對 醚敏感,是感染兔和鬆鼠的病毒。能在較 多種類宿主細胞中培養,通常由節肢動物進行機械性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和汙染物 傳播。本屬不同種病毒之間有廣泛的DNA同源性,具有血清學交叉反應,且能產生交叉保 護力。本屬病毒不產生血凝素。
 
 (一) 粘液瘤病毒 (Myxoma virus)〖BT)〗 粘液瘤病毒是高度接觸性並有極高死亡率的疾病。最先發現於南美,隨後發生於墨 西哥和美國。50年代後,歐洲各國也有發生。隨著國外種兔的進口,本病傳入我國的危 險性甚大,因此必須提高警惕,注意實施檢疫隔離製度。 各種家兔、野家兔(又稱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和澳洲野兔(歐洲家兔的後 代) 對粘液瘤病毒十分敏感。病兔頭部和肛門生殖道部位水腫,發生眼瞼結膜炎,全身 具有廣泛分布 的腫瘤樣腫脹。病兔幾乎全部死亡。 本病經常可以摧毀某地區的整個養兔業。烏拉圭和巴西的林兔(Sylvilagus brasilie nsis)是粘液瘤病毒的自然宿主和帶毒者,但其本身隻發生少數單在的良性皮膚腫瘤, 幾乎沒有死亡病例。但其腫瘤中含有大量病毒,是蚊等昆蟲機械傳播本病的病毒來源。 某些野兔,例如北美的加州野兔(Lepus californicus)和某些棉尾兔以及歐洲的褐色野 兔(Lepus europaeus)和山地野兔(Lepus timidus)等對本病具有完全的抵抗力。 [BT4]1.形態和理化學特性 病毒粒子呈磚形。負染時,表麵呈串粒狀,由線 狀或管狀物質組成。不同株之間病毒基因組的限製性酶切圖譜比較保守。Uriarra(Ur)株、G lenfield(Gv)株和Lansanne(Lu)株粘液瘤病毒基因組全長約為1636kb。除了Lu株病毒基因 組388kb位置KpnI位點不同外,這3株病毒EcoRI、KpnI、BamHI、SalI、HindIII、BgII、 PstI和PvuII酶的限製性酶切圖譜基本相同。53kb BgII為該病毒基因組的共閉合末端片段 。TK基因位於基因組577~593kb之間的16kb SacI-SalI片段上,該片段與相鄰SalI-A A2片段上228bp一起含有4個閱讀框架,其中3個閱讀框架與痘苗病毒L5RJ1R閱讀框架和T K基因相似。第4個閱讀框架MF8a相似於纖維瘤病毒和豬痘病毒的相對於TK基因同 一位置的閱讀框架。 TK基因、MF8a能被早期轉錄。另一I1L基因位於該病毒基因組保守的中央區域BamHII片 段上,編碼雙特異性酪氨酸/絲氨酸磷酸酶,是病毒具有活性的必需因子。 粘液瘤病毒的抵抗力低於大多數其它痘病毒。對熱敏感,不耐pH46以下的酸性環 境。50℃30分鍾,55℃10分鍾,60℃以上的溫度於幾分鍾內使其滅活,但病變皮膚中的 病毒可在常溫下活存幾個月。如置50%甘油鹽水中,更可長期保持活力。 對乙醚敏感,但能抵抗去氧膽酸鹽。這是粘液瘤病毒獨特的性質。因為其它痘病毒對乙 醚和去氧膽酸鹽的敏感性是一致的。 將粘液瘤病毒某些靶基因滅活,構建的重組粘液瘤病毒的致病性減弱。 這類基因被稱為病毒毒力因子。目前,粘液瘤病毒已發現了5種這樣的病毒毒力因子。
 (1)粘液瘤生長因子(Myxoma growth factor, MGF):是由該病毒編碼的一個85個氨基 酸殘基 組成的多肽。它的羧基區域有40%序列與上皮生長因子(EGF)同源。將滅活MGF的重組粘 液瘤病毒接種易感動物,臨床症狀明顯減弱,伴有輕微呼吸道和結膜上皮細胞增生 。 用痘苗病毒生長因子、Shope纖維瘤生長因子或鼠α轉化生長因子替代滅活MGF而構建的 重組粘液瘤病毒,接種易感動物產生的臨床症狀和組織病理學變化很難與野毒株粘液瘤 病毒區別。從而證明粘液瘤病毒生長因子與其它痘病毒的類似上皮生長因子和細胞生長 因子一樣,在粘液瘤病毒致病中具有相似的生物學功能,對靶細胞產生促有絲分裂作用。 
(2)SERP1:一種分泌性絲氨酸蛋白酶抑製劑。在感染細胞培養液中分子量為55kDa, 具有抑製人纖維蛋白溶解酶、尿激酶和雙鏈組織型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的生物功能。 SERP1基因位於病毒基因組末端,為晚期表達基因。 滅活SERP1基因的粘液瘤病毒的致病能力減弱,使50%以上動物恢複健康。病變部位如果 沒有SERP1蛋白,就可發生有效的炎症反應,促進感染細胞快速崩解。 該毒力因子看來是 通過調 節炎症反應和與細胞成份反應而呈現致病作用的。
 (3)M11L:位於感染粘液瘤病毒細胞表麵,類似受體的蛋白質,是早期表達基因,主 要生物功能是減少白細胞對粘液瘤病毒產生的腫瘤的浸潤。用滅活M11L重組粘液瘤病毒(vMY X M11L)接種易感動物時,產生非致死性臨床症狀,形成的腫瘤與野毒株的腫瘤相比,更大 更局部化,發生更嚴重的巨噬細胞和異嗜性白細胞浸潤。病毒複製部位的水腫和壞死也很嚴 重。表明宿主對vMYXM11L感染產生更有力的炎症反應。
 (4)T2:一種腫瘤壞死因子受體類似物。具有與腫瘤壞死因子特異性結合的功能,約52~56 kDa大小,為病毒早期表達蛋白。T2基因位於粘液瘤病毒基因組末端區域。 將滅活T2基 因的重組粘液瘤病毒(vMYXT2)接種易感動物,大部分動物完全康複。 T2拮抗腫瘤壞死因子發揮致病作用。有人建議將這類由病毒編 碼的細胞淋巴因子受體的類似物,命名為“病毒受體”(viroceptor),其主要功能 是阻斷同源淋巴因子。
 (5)T7:由粘液瘤病毒MT7閱讀框架編碼,是由感染該病毒的細胞分泌的γ幹擾素受體類 似物。其主要蛋白質序列相似於人和鼠γ幹擾素受體。分子量為37kDa,能特異地結合兔 的γ幹擾素,具有抑製宿主細胞外γ幹擾素的生物學作用。
 〖BT4〗2.抗原性 粘液瘤病毒具有8種以上的抗原成分。將病變組織與陽性血清作瓊脂擴散試驗, 出 現3~5條沉澱線,且與纖維瘤病毒的可溶性抗原發生交叉反應——既有各該病毒特異 的沉澱線,也有幾種病毒共有的沉澱線。患纖維瘤後恢複的家兔,雖對粘液瘤病毒的攻 擊仍能感染,但病情較輕,且不死亡。 病毒抗原引起補體結合、沉澱以及中和抗體。 粘液瘤病毒可與纖維瘤病毒發生遺傳性複活現象。將粘液瘤病毒置75℃加熱或用乙 醚處理,使其完全滅活,隨後加入活的鬆鼠纖維瘤病毒,混合後接種家兔,可因粘液瘤病 毒複活而使家兔發生典型的粘液瘤。
 〖BT4〗3.培養 粘液瘤病毒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生長,並常於接種後3天左右產生痘斑樣病變:或 則為直徑05~1mm的散在痘斑,或則融合成較大病變。病毒在雞胚中的傳代並不困難,實 驗室內常 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的痘斑計數法進行病毒滴定。 粘液瘤病毒可在多種組織培養細胞內增殖並產生細胞病變,包括兔、豚鼠、 倉鼠、大鼠、雞和人的組織培養細胞。病毒實驗室內最常應用兔腎、兔心和兔皮膚等 細胞培養物,原因是其敏感性和病毒產量均高。而在其它細胞中,僅日齡很小的大鼠細胞 能夠支持病毒生長,豚鼠細胞也常需要適應1~2代,才能具有較高的病毒產量和產生比 較規律的細胞病變。於兔腎細胞培養物內,感染細胞核發生空泡化,並出現嗜酸性胞漿內 包涵體。約在接種後5~6天,細胞單層上出現直徑約3mm的蝕斑。
〖BT4〗4.病原性 粘液瘤病毒的致病性主要是因產生細胞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從多方麵阻斷細胞因子網絡係 統。細胞免疫缺陷與粘液瘤病毒明顯減少細胞表麵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HMC)中I類抗原有 關。I類抗原介導的提呈病毒抗原作用的顯著降低,嚴重阻礙細胞介導的對粘液瘤病毒的免 疫反應。現已證明,粘液瘤病毒的毒力因子在阻斷細胞因子網絡係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前述,烏拉圭和巴西的野兔是粘液瘤病毒的儲主,蚊是其傳播媒介,被咬部在一 周後出現一個局限性腫瘤樣腫脹。腫脹呈良性經過,不發生全身化,持續存在2~3個月。 家兔對粘液瘤病毒具有高度敏感性,在被帶毒昆蟲叮咬後,病毒先在局部增殖,並隨淋 巴或血流侵入內髒器官,進一步增殖(可能在其小動脈的內皮細胞內)後,再度引起病毒 血症。病毒侵入皮膚,因增殖而引起全身性腫瘤樣腫脹。皮下膠樣腫脹發生於感染後的 第3~4天。約於第7~8天,腫脹增大,並散布於全身。 病兔大多於出現症狀後7~15天死亡 。 病兔首先出現眼的炎症,眼瞼腫脹,由結膜流出大量分泌物。最初呈漿液性,但迅速 變為膿性。病眼於1~2天即因腫脹而不能睜開。鼻孔也有流出物。臉和耳部出現腫脹, 頭部可能變形。生殖孔發炎,並流出膿性分泌物。 皮膚腫脹物由橡皮樣硬度的膠樣物質組成。淋巴結腫大和出血。將粘液瘤切開檢查, 可見到典型的腫瘤組織:同質性的膠樣物內(主要是粘蛋白)含有許多大型的星狀細胞 ——未分化的間質細胞。腫瘤上皮層變性,上皮細胞腫脹和空泡化,胞漿內含有嗜酸性 包涵體。包涵體內有藍染的球菌樣小顆粒——原生小體。 粘液瘤病毒對人及其它動物均無致病性。 實驗家兔的死亡率幾乎是100%。在澳大利亞,初次接觸粘液瘤病毒的野兔的死亡率 高達90%以上,但在機體和病毒長期多代的相互作用過程中, 出現了對粘液瘤病毒具有 較大抵抗力的兔以及毒力減弱的毒株,病兔死亡率明顯下降——70%,甚至不到50%。 有些地區隨著兔的抵抗力增加,粘液瘤病毒的毒力也發生變化, 英國對1961~1981年之間粘液瘤病毒野毒株的毒力進行調查,發現粘液瘤病毒毒力是逐漸增 強的。 中國家兔人工接種粘液瘤病毒,死亡率幾乎達100%。
 〖BT4〗5.生態學 1971~1978年對英格蘭和威爾士三個地區野兔群感染粘液瘤病毒的調查顯示: 每年秋 季是發病高峰,隨後在2月~4月病例再次增多。公兔比母兔,成年兔比幼兔更易感染。 家兔易因同籠飼養或直接接觸而感染。潛伏期約5天。吸血昆蟲是重要的傳播媒 介,主要是蚊(伊蚊和按蚊),但兔虱和兔蚤也能傳播本病。病毒可在蚊體內活存達7個 月之久,但尚無病毒於吸血昆蟲體內增殖的證據。 40年代前後,澳大利亞兔患嚴重,估計全國約有幾十億隻野兔,大量損壞草原植被, 影響畜牧業的發展。1950年,在7個地點同時釋放粘液瘤帶毒兔,希望造成嚴重疫病, 達到消滅野兔的目的。但6個地點的試驗都失敗了, 隻在墨山河穀這一地區引起了野兔的嚴 重疫病,於幾十萬畝土地上消滅了野兔。後來發現這主要是因為該地區有大量 蚊孳生的緣故。隨後的試驗進一步證明隻在潮濕和多蚊地區,粘液瘤病毒才能大量傳播。 1952年,一個法國醫生退休到他的農村莊園。為了消滅野兔,他釋放了幾隻粘液瘤 病兔。結果不僅消滅了他莊園內的野兔,而且在18個月內傳遍整個法國、比利時、德國和 荷蘭,並越過英吉利海峽傳到英國。
 〖BT4〗6.免疫和防製  對於家兔,防蚊和消滅虱、蚤等吸血昆蟲,及時隔離和撲殺病兔,常有防製粘液瘤病發 生的明顯效果。 病後耐過兔的血清抗體持續存在達18個月,應用強毒攻擊,或則出現小型的局部病 變,或則不發生任何病變。免疫母兔所生的仔兔,也有部分被動免疫力。 但是Sobey 等(1975)報道,具有母源抗體的仔兔在被帶毒的蚤叮咬或出生後接觸病兔時,仍易發 生感染而死亡。其感染率和死亡率與對照兔沒有差別。 應用基因工程手段,滅活或缺失粘液瘤病毒生長因子、SERP1、M11L或T2,構建重組 粘液瘤病毒,可明顯降低其致病作用。接種這些重組病毒的易感動物,在恢複後都能抵抗野 毒株粘液瘤病毒的攻擊。 接種兔纖維瘤病毒,可以導致良性腫瘤,家兔不死,但可耐受粘液瘤病毒的致死性 攻擊。 某些國家已將弱毒疫苗進行商品生產,包括應用人胎組織長期培養或在兔腎或皮膚 傳代細胞上減毒的疫苗株。
 〖BT4〗7.診斷 對於典型病例,根據粘液瘤典型的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不難建立診斷。但對毒力 較弱的粘液瘤病毒引起的非典型病例,或因兔群具有較高抵抗力,病情或病變不嚴重時, 診斷比較困難。可采取病變組織作切片檢查,尋找星狀的“粘液瘤細胞”以及用腫瘤組 織接種敏感家兔作感染試驗。必要時可采取病變部組織,作成乳劑後接種雞胚絨毛尿囊 膜。隨後再以中和試驗或交叉保護試驗等鑒定之。

 

上一篇:山羊痘病毒

下一篇:兔纖維瘤病毒

相關文章: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