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邊界病病毒



錄入時間:2009-7-8 13:46:05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邊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 
 英國Huges首先提出邊界病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由於首先發 生於蘇格蘭和威爾士的邊界地區,故有此名。  Dickinson應用典型病羔的腦、脾乳劑,經腹腔、 皮下或肌肉接種於懷 孕早期的母羊,使其流產或產出邊界病羔羊,從而證明邊界病是一種可以傳遞的疾病, 可由感染母羊經胎盤傳給胎兒。病羔的初生被毛呈細長的茸毛狀,有時還含色素。 病羔短小,生長遲滯,並常死亡。少數活存羔羊在成長並配種後,經常發生流產,或者 產出病羔。由於某些病羔的骨骼肌呈現特征性的震顫,故又稱為“搖擺病”或“舞蹈症”。  中樞神經係統的髓鞘質生成缺陷是綿羊邊界病的主要病變。  邊界病也發生於新西蘭和美國,分別稱為“長毛搖擺病”(hairy shaker disease) 和茸毛羔(fuzz lambs)。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地區於1964年發現本病,德國也有本病的 報道。  邊界病病毒(BDV)與牛腹瀉粘膜病病毒極為相近。感染母羊在感染邊界病後, 血清中 出現對邊界病病毒和牛腹瀉粘膜病病毒的中和抗體。根據中和試驗, 邊界病病毒可能存 在1個以上的抗原型。耐過母羊能在其下一個懷孕期內呈現對同株病毒再攻擊的抵抗力。
  1.理化學特性  BDV可以通過孔徑為50nm的微孔濾膜,56℃水浴30分鍾使其滅活,對 乙醚中等敏感,2 0%乙醚於4℃18小時可使病毒滴度由106TCID50/ml下降到1025~103 5TCID50/ml。病毒 粒子在蔗糖中的浮密度為1115g/cm。  至今為止,對BDV的基因結構及病毒蛋白的研究還甚少。Becher等首先用N orthern印跡鑒定了X818株的基因組大小,約為125kDa, 這與已報道的大部分BVDV株及 所有的HCV株的基因組大小相同。Peaher等還完成了X818和L83/84兩個株糖蛋白E1和E2編 碼區核苷酸序列測定。Roche等報道了一株BDV的一部分非編碼區, 具有自 身催化作用的P20/P23基因和部分衣殼蛋白基因的序列。
 2. 分離培養  英國Moredum研究所的Vantsis等應用羊胎腎細胞從該所多年來一直用於 邊界病傳遞試驗的病羔羊和流產胎兒的腦、脾乳劑中分離獲得一個具有致細胞病變作用的 病毒株,稱為Moredum株。開始時需培養一個多月,才能產生細胞病變, 最初是單層細 胞變薄,培養液變堿(與對照細胞培養管相比)。將培養液和細胞混合後,再在羊胎腎細 胞上作盲目傳代,可在7天後就出現明顯的細胞病變——細胞脫落,單層變薄。 染色後可在 殘存細胞內看到空泡。應用已經出現細胞病變的培養物傳代,並不困難,4代以後, 應用10-1~10-2稀釋的感染培養液即可順利傳代。細胞病變的出現時間縮短至5 天。 該 株病毒已在羊胎腎細胞上傳了幾十代,各代都能出現細胞病變,感染培養液的滴度可達10 55~106TCID50/ml。將細胞培養物接種懷孕母羊,可以使其發生流產,  流產胎兒呈現 邊界病的組織病理學變化,並可再次分離出病毒。  Pechor等用牛腎傳代細胞係MDBK培養BDV,並用所培養的BDV提取RNA, 建 立了BDV的cDNA文庫。  邊界病病毒在原代犢牛睾丸細胞上可以幹擾腹瀉粘膜病病毒的生長, 減少其產生 的蝕斑數。而且這種幹擾作用可被特異性抗血清所中和。故在難以分離獲得病毒的情況 下,可用這樣的幹擾試驗間接證明邊界病病毒的存在。
  3.抗原性  自然或實驗感染邊界病的綿羊可以產生對腹瀉粘膜病病毒和豬瘟病毒的沉澱抗體。 應用邊界病病羔的腦、脾組織乳劑接種懷孕早期的母牛,經常使其發生流產,胎兒發育 停滯,母牛產生對腹瀉粘膜病病毒的抗體。因此,邊界病病毒是與腹瀉粘膜病病毒的 十分相近的一種病毒,且與豬瘟病毒也有一定的類屬關係。  因對自然發病後的母羊進行實驗性攻擊,常常不見抵抗, 所以Ports早在1972年 就提出邊界病病毒可能存在不同的抗原型。交叉攻毒試驗證明, 具有抗腹瀉粘膜病病 毒的母羊,對同源邊界病病毒的攻擊表現堅強的免疫力,而在應用異源病毒攻擊時,大 都發病。學者們從而強調,邊界病的疫苗研究必須考慮應用一株以上不同抗原性的病毒。  
4.病原性  將邊界病母羊產出的羔羊或流產胎兒的腦脊髓和脾髒乳劑接種未懷孕的 成年母羊 ,並不產生可見的病象。但在接種懷孕母羊時,卻可使其發生潰瘍性或壞死性肉阜炎以及流 產。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並可在感染後3周內使胎兒出現特征性病變, 或導致死 胎。所產活羔呈現先天性肌肉震顫,骨骼畸形,細毛羊種則產生反常的茸毛狀被毛,猶 如粗毛羊種的羔羊被毛。據Darbyshire等的研究,茸毛狀被毛是毛囊異常分 化的結果:由於產生較多的髓質纖維(粗纖維)而構成邊界病羔羊的特征性被毛。Gardine r應用免疫熒光技術檢測邊界病病毒抗原的分布, 發現皮膚中的病毒抗原位 於毛乳頭、毛根和毛根外鞘中,以致直接影響羊毛纖維的發育。  中樞神經係統的主要變化是不能產生髓鞘質,即髓鞘質生成缺陷。某些病例出現腦 畸形,肉眼表現是腦積水、腦穿孔和小腦發育不全等。  此外,典型病例還常具有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或動脈外膜炎。  邊界病病毒可使懷孕母牛和山羊發生實驗感染,但是迄今仍無可使小實驗動物發生感染 的報道。  關於病毒的體內分布和排毒問題,Terpstra由8頭自然感染的邊界病羔 羊製備各種組織的冰凍切片,並用直接熒光抗體法進行檢測,結果幾乎在每種組織的切 片中都能發現熒光,證明邊界病病毒呈現全身性感染。最明顯的熒光出現於消化道和呼 吸道的分泌性腺體、粘膜基底細胞層和腎髒的髓質射線中。腦脊髓、胰腺、腎髒、脾髒、 睾丸和甲狀腺是最常被感染的器官。雖然出現熒光的組織種類隨羔羊日齡的增加而遞減, 但在22周和52周齡的幼羊體內仍可檢出病毒抗原。  在來自病羔腦、腎和睾丸的細胞培養物中,也可檢出病毒抗原。  Gardiner將Moredum株邊界病病毒接種懷孕54±2天的母羊,隨後於2~5 個月後采取胎兒或羔羊的中樞神經係統、皮膚、腎髒以及睾丸或子宮製備冰凍切片進行 免疫熒光檢查,發現中樞神經係統中的病毒抗原最多,分布亦極廣泛。此外,在睾丸和 卵巢的精(卵)母細胞、毛乳頭和毛根以及腎小球,特別是在腎髓質射線的腎小管管壁細 胞的胞漿中,也可看到特異性熒光。於子宮內,胞漿性熒光染色出現於大部分滋養層中, 但母體組織無任何熒光。  邊界病羔羊在其生長成熟後的幾年內,仍保持其對後代的感染性。但母羊本身不 顯任何症狀,病毒似乎以一種與宿主呈動力學平衡的形式而長期持續存在於機體之中。 根據Barlow等的研究,在懷孕54天時感染邊界病的母羊,其羔羊很少產生中 和抗體,但對邊界病病毒呈現免疫耐受性。這些羔羊雖吮吸免疫性初乳,但病毒仍可持 續存在好幾年。於懷孕後期感染的羔羊(胎兒此時已經具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機能), 病毒也能持續存在。因此,不論有無免疫機製,病毒都可持續存在於感染羔羊的各種組 織中。  感染的羔羊皮膚和腎髒中持續存在病毒,是畜群中疾病傳播的來源。而子宮和卵巢 或睾丸生殖細胞中存在的病毒,則導致邊界病的垂直感染或因配種而發生橫的感染。人 工接種時,經肌肉、腹腔、皮下以及口腔和眼結膜,均可引起感染。
  5.免疫  邊界病的免疫和疫苗試製工作尚處於試驗階段。對於邊界病能否產生獲 得性免 疫,目前還有爭論。經驗證明,感染母羊能在連續2~3個懷孕期產出病羔,雖然疾病的嚴重 程度有所減輕。Gardiner等發現,接種感染病料的母羊產出病羔,但這些母 羊在一年後再用同樣的病料攻擊,卻可表現抵抗。  Vantsis等在分離獲得致細胞病變性Moredum毒株後,將其繼續在細胞培 養物上傳代,並試製弱毒疫苗,據雲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另以高滴度病毒培養液,加入 甲醛滅活,再用甲醇沉澱,並加BCG或dsRNA作為佐劑,製備滅活苗。分組給配種前4周的 母羊注苗,並在懷孕45天時攻毒,結果有50%的保護力。兩次注射組的效果較好。

 

上一篇:豬瘟病毒免疫和免疫接種 

下一篇:類丙型肝炎病毒屬

相關文章: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