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病毒病原性 不同品種和年齡的豬,都對豬瘟病毒易感,幼齡豬最為敏感。自然感染的 潛伏 期為3~8天。最初症狀是沉鬱和食欲喪失,體溫升高達41~42℃。高溫常持續至死亡的直前 (此時體溫降至常溫以下)。多數病豬呈現明顯的後肢無力,運動失調。常見結膜炎。病 豬嘔吐,先便秘,後下痢。腹部皮膚以及耳和鼻鏡上常有紅色或紫色的出血斑,甚至有 皮膚壞死區。呼吸困難、支氣管炎和咳嗽也是常見症狀。某些毒株有嗜神經性傾向,病 豬呈現類似於腦脊髓膜炎的神經症狀。 病期約5~16天。最急性型病豬可能不顯任何症狀而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則常拖延 至1個月以上。急性型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 豬瘟病毒主要是在易感豬吞入汙染物時經由口腔或咽部組織侵入宿主體內。病毒 可能在扁桃體和咽部淋巴組織內發生最初增殖,隨後發生病毒血症,並在白細胞內隨血 流或淋巴流而散播至全身。實驗感染時,病毒於接種後第3天出現於血液中,並於第6~ 8天達最高潮。 豬瘟病毒對中胚層組織,特別是造血和血管組織具有特殊的親和力。這些組織發生 損害,就是淋巴結腫大和廣泛性全身出血的原因。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白細胞減少,血小 板也明顯減數,這也是出血性變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急性豬瘟突出的病理變化是小血管變性,導致腎、膀胱、皮膚和淋巴結 出血。脾包膜下、皮膚以及消化道粘膜經常出現梗塞,並有明顯的淋巴組織壞死。消化 道內的淋巴組織壞死經常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於慢性豬瘟,則形成圓形或卵圓形隆起 的鈕扣樣腫。 人工實驗接種,豬瘟病毒可使犢牛、綿羊、山羊和鹿發生無症狀感染。家兔在感染 後出現暫時性發熱。腹腔注射4~10日齡乳鼠,可以連續傳代,每代間隔24小時,曾用2 1、30、39和50代乳鼠通過的病毒接種易感豬,仍可使其發病。
豬瘟病毒生態學 豬瘟因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播。病毒隨病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汙染的飼料和飲水 侵入機體。尿和鼻、眼分泌物經常具有極高的感染性。 喂飼未煮透的泔水和下腳料,是疾病散播的重要原因。 外表明顯健康的豬,可能是帶毒者,當其被引入易感豬群時,經常引起豬瘟爆發。感 染母豬可經胎盤感染胎兒,引起死胎,或產出衰弱仔豬,並於出生後迅速死亡。 經常可 於這些死胎中分離到病毒。胎盤屏障可以阻擋母源抗體的通過,但感染性病毒粒子卻可 穿透胎盤屏障造成子宮內胎兒感染。有殘餘毒力的豬瘟弱毒株也常可以感染胎兒。實踐 中經常同時注射免疫血清以減輕這些弱毒株的接種反應。 某些弱毒疫苗株,例如中國的C株兔化弱毒對胎兒的發育無不良影響, 接種後一般不能 從胎兒中分離到病毒。 如前所述,豬瘟病毒的儲存宿主主要是健康的帶毒動物,特別是母豬和野豬。某些 其它哺乳動物,如貂、兔、鬆鼠、白尾鹿、牛獾等也可能成為豬瘟病毒的儲存宿主。 必須引起注意的是用病豬肉製造的食物如香腸和醃肉,豬瘟病毒可在其中活存6~1 2個月。 據野外流行病學觀察,昆蟲可能傳播病毒。廄蠅、家蠅和埃及黑斑蚊在叮咬病豬或 吮食汙染材料後,可能將豬瘟病毒傳給易感豬,但未證明病毒能在昆蟲體內增殖。
上一篇:豬瘟病毒增殖
下一篇:豬瘟病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