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增殖 豬瘟病毒能在豬腎細胞和其它一些哺乳動物細胞內增殖。病毒成分在胞 漿內合成和裝配後,以芽生法成熟並釋放。 細胞培養物中病毒的傳播呈三種方式。一是從感染細胞內釋放的病毒粒子經培養液 感染新的易感細胞;二是被感染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直接傳給子細胞,向培養液中加入豬 瘟抗血清不影響病毒感染滴度;三是通過細胞間橋在細胞之間傳播病毒。 許多研究者試用不同種類的細胞,主要是豬源細胞在體外增殖豬瘟病毒,證明骨髓、 睾丸、肺、脾和腎的細胞以及白細胞均可增殖豬瘟病毒。曾報道豬瘟病毒可在牛腎細胞 內生長。經幾代雞胚傳代的豬瘟病毒還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內生長。兔化弱毒疫苗株易在犢 牛睾丸和羔羊腎細胞內增殖。 Pirtle和Kniazeff等應用免疫熒光技術係統地試驗了來自7個科、 29個 種的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物對Ames強毒株和TCV弱毒變異株的感染性, 包括26種原代細胞 培養物、14種低代細胞株(4~14代)以及13株高代細胞係,結果證明牛胚胎、綿羊羔、 山羊、鹿、豬、野豬、臭鼬、狐、鬆鼠、豚鼠、獾和家兔等的原代腎細胞,可以不同程 度地增殖豬瘟病毒。而狗、雪貂、猩猩、猴、大鼠、小鼠、袋鼠以及馬的腎細胞和皮膚細胞 均不支持豬瘟病毒的生長。 低代細胞株,如胎牛的皮膚、脾和氣管,胎羊的腎和睾丸, 兔的皮膚等繼代細胞都 可支持豬瘟病毒的增殖。也有豬瘟病毒可以適應鴨胚和雞胚的報道。 在高代細胞係中 ,例如人和其它靈長類細胞、貓腎和乳倉鼠腎BHK21細胞以及牛腎細胞係(MDBK)、非 洲綠猴腎細胞係BSC1等,豬瘟病毒均不能生長。 感染性最強的是PK15、PK2a和ST等幾株豬腎和豬睾丸細胞係。新合成的病毒大多 吸附或結合於細胞之上,僅約1%遊離於培養液中。 我國近幾年用原代豬腎細胞培養C係兔化豬瘟弱毒,可連續收獲病毒液4~5次, 其 對兔的感染滴度一般每ml可達105個熱反應劑量。 豬瘟病毒可在豬的白細胞培養物或豬腎細胞中連續培養,許多研究者由此獲得一些 弱毒株,例如Loan和Gustefson兩氏在白細胞 連續培養豬瘟病毒702~737天, 減弱其毒力。Torlene等成功地將豬瘟病毒連續通過豬睾丸細胞, 獲得弱 毒株。Sato等用豬腎細胞連續培養法培育出LOM弱毒株。 美國也出現不少細 胞培養的弱毒株。 Mengeling用5株豬瘟病毒感染豬腎PK15細胞,都產生持續性感染, 連 續63周80代。經熒光抗體染色,幾乎所有細胞的胞漿中都有病毒抗原。持續感染是在細 胞發生有絲分裂時病毒傳播至兩個子細胞的結果。 Mengeling和Drake兩氏應用免疫熒光技術滴定豬瘟病毒在PK15細胞中的 複製。結果能在接種後6~8小時於細胞漿中檢出病毒抗原,並可根據熒光細胞計數( 熒光 斑)測定病毒量。所謂熒光斑,是指在用熒光抗體著染感染細胞培養物, 於熒光顯微鏡 下看到的由幾個至幾十個感染細胞組成的熒光灶。初發熒光斑出現於病毒接種後的16~ 20小時,繼發熒光斑則需遲至22小時才能出現。由於熒光灶的數目與接種物中的病毒感 染單位有直接關係,因此,“熒光斑形成單位”也是原病毒材料中病毒含量的計算指標。 豬瘟病毒在細胞培養物中不產生細胞病變,但是Gillespie等用一株豬瘟 兔化毒接種豬,當其出現持續性病毒血症時,用豬腎細胞分離獲得一株在細胞培養物中 引起細胞病變的“PAV1”毒株。 由於某些研究者從這株病毒的某些細胞培養物中分離 出小RNA病毒、細小病毒和腺病毒,故認為“PAV1”毒株不是豬瘟病毒,例如Bordon 認為“PAV1”毒株是細胞培養中所用血清的汙染病毒——腺病毒和牛腹瀉病毒。Bachm ann應用來自SPF豬的原代豬腎細胞,將“PAV1” 毒株連續傳205代後檢查, 並未發現其它病毒。 由於豬瘟病毒細胞培養的產量低,而且又難於純化, 使HCV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一直 處於停滯階段,直至最近幾年才在HCV細胞培養的產量方麵取得了突破性進展。Rumenap f等采用懸浮培養的豬淋巴細胞係38A1D培養HCV,Moormann等用S K6細胞培養經克隆化的HCV,均獲得了高效價的HCV,並用之提取HCV的RNA,進而建立了H CV的cDNA文庫,完成了Alfort株和Brescia株的全序列分析。
上一篇:豬瘟病毒特征
下一篇:豬瘟病毒病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