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結果與分析
2.1 啟動培養試驗結果
植物激素是植物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主要是促進細胞的分裂生長及誘導器官的分化。從表4 中可以看出,以第2 組效果最為良好(圖1 ) ,所以芽段在MS 培養基中僅加人NAA 0.01mg/L ,就可以萌動產生新葉和新芽。當加人6 一BA 時,會導致愈傷組織的出現或芽生長細弱。從愈傷組織中萌生出小芽難以保證不發生變異,為了保持植株的優良性狀,應盡量避免從愈傷組織中萌生出小芽,當NAA 濃度超過0.lmg/L 時,容易產生玻璃化。
2.2 增殖培養試驗結果
從表5 中可以看出,第4 組,即l / 2 MS + 6 - BA lmg/L 十NAA 0.2mg/L 組合月增殖係數最大,達5.38 ,且芽生長最好(圖2 )。K 代表每個因素試驗結果的總和,如KI 代表每個因素第一水平試驗結果的總和,從表5 中K 值大小可以看出,誘導分化培養基中各因素最優組合是A2B2C2 ,從R 值(代表每個因素3 個水平K 值的全距)大小可以看出,3 個因素對生根率影響的主次關係為:A -B 一C ,各處理的較優因子依次為:A2,B2 , C2 。同時對分化率的結果作方差分析,其中培養基對月增殖係數影響達到極顯著(表6 ) 水平,F 值達8.37 ,其3 個水平中,以1 / 2MS 培養基為最佳。6 一BA 和NAA對月增殖係數影響不顯著。
2.3 壯苗培養試驗結果
雷公藤在增殖培養後芽苗為0.5 一1.0 cm ,芽苗雖多,但生長較為纖弱,誘導根質量較差,且在移植過程中由於芽苗較小,難以保證有較高的成活率,需要增加一個壯苗過程,將增殖培養過程得來的芽苗在壯苗培養基1 / 2 MS + NAA 0.lmg/L 中培養30d ,結果75 %的芽高達1.5 Cm 以上,莖段加粗,葉片大且厚。
2.4 生根培養試驗結果
3 個月後,生根情況見表7 。以第5 組即1 / 2 Ms + ABT 一1 # 0.6mg/L 和IBA 0.3mg/L 組合的生根率最高,達80.8 % (圖3 ) ,且通過對其他生根指標的觀察,第5 組的生根情況在整個試驗中也是相對較好的(圖4 )。最差的是第9 組,即1 / 4 MS + ABT 一1 # 0.5 mg / L + IBA 0.2 mg / L ,生根率僅40.6 % ,其他生根指標也相對較差。由於生根率在生根培養中是最重要的指標。所以本研究對生根率的結果作正交統計分析。從K 值來看,生根培養基中各因素最優組合是A2B2C3 ,而此組合正好在正交試驗表中出現,就是第5 組,即1 / 2 Ms + ABT 一1 # 0.6mg/L + IBA 0.3mg/L 。從R 值大小可以看出,3 個因素對生根率影響的主次關係為:A 一B 一C ,各處理的較優因子依次為:A2 , B2 , C3 。由於在組織培養中,並非生根越多越好,因為根數太多,在移植前對組培苗的清洗過程中,粘在根上的培養基難以清洗幹淨,容易滋生病菌,產生爛根的現象;同理,愈傷組織越小越好,越大也越容易出現爛根。從本試驗可以看出,ABT 一1 #在0.8mg/L 水平時,愈傷組織麵積最大。所以ABT 一1 #的水平應取0.8mg/L 以下。最早出現的生根時間是l9d (第3 組),這說明生根培養基的配方仍需調整,以提早生根的時間。
3 小結與討論
雷公藤芽段在MS 培養基僅加人NAA0.01 Mg/L , 就可以萌動產生新葉和新芽,在雷公藤芽誘導培養階段,主要依靠自身所貯藏的營養物質來促進其萌芽,而細胞生長素NAA 的少量加人,可促進其提早萌芽,但NAA 濃度過高時,反而引起玻璃化。在增殖培養中,以1 / 2 MS + 6 一BA lmg/L + NAA 0.2mg/L 組合月增殖係數最大,達5.38 ,且芽生長最好。但正交統計分析推斷出最好的組合為,l / 2 MS + 6 一BA 2mg/L + NAA 0.2mg/L ,在後續的試驗中將驗證這點。同時,通過對雷公藤的數代增殖培養,在增殖前3 代內可適當提高細胞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濃度,但在增殖3 代以後,也就是開始增殖培養的3 個月後,降低激素含量,新誘導的叢生芽才比較粗,質量相對較好。在增殖培養半年後,即使在不加激素的情況下,叢生芽中仍有新芽萌發,這說明激素在外植體中有逐漸累積的過程。
在生根培養中,以1 / 2 MS + ABT 一1 # 0.6mg/L + IBA 0.3mg/L 的生根率最高,達到80.8 %。生根率相對較低,而且所需要的時間也較長,所以在後續的試驗中,要加強生根試驗研究,提高生根率,縮短生根時間。
上一篇:雷公藤以芽繁芽組織培養研究一
下一篇:黑穗醋栗組織培養和遺傳轉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