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霍亂弧菌的發病機理
正常胃酸可殺滅霍亂弧菌,當胃酸分泌缺乏或低下,或入侵的霍亂弧菌數量較多時,未被殺滅的弧菌就進入小腸,在堿性腸液內迅速繁殖,並通過粘液對細菌的趨化吸引作用、細菌鞭毛活動以及弧菌粘蛋白溶解酶和粘附素等的作用,粘附於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表麵,並在此大量繁殖。
霍亂弧菌產生強烈的外毒素,即霍亂腸毒素,由A亞單位和B亞單位組成。B亞單位與該處粘膜上皮細胞表麵受體——神經節苷脂結合,A、B兩種亞單位解離,A亞單位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激活腺苷酸環化酶(AC),使細胞內三磷酸腺苷(ATP)轉化為環磷酸腺苷(cAMP),使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含量提高,促使一係列酶反應加速進行,導致空腸到回腸部腺細胞分泌功能亢進,引起大量液體及血漿中的鈉、鉀、氯等離子進入腸腔,由於分泌功能超過腸道再吸收能力,從而造成嚴重的腹瀉及嘔吐;由於膽汁分泌減少,且腸腔中有大量水、粘液及電解質,故排瀉物呈白色“米泔水”樣;由於劇烈吐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丟失,引起缺鉀、缺鈉及肌肉痙攣;由於碳酸氫根離子丟失,酸性代謝物在體內蓄積,引起代謝性酸中毒;由於有效血容量急劇減少,血液濃縮,導致尿量減少、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由於腎缺血、缺氧,細胞內缺鉀,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
主要病變均由嚴重脫水引起,臨床可見指紋皺縮,皮下組織及肌肉幹癟。心、肝、脾等髒器均見縮小。內髒漿膜無光澤。腸腔高度擴張、腸內充滿泔水樣液體,腸粘膜鬆弛,但粘膜上皮完整,無潰瘍。膽囊內充滿粘稠膽汁。腎小球及間質的毛細管擴張,腎小管腫脹、變性及壞死。其他髒器也有出血、變性等變化。
(二)防治原則
以預防為主,作好對外交往及入口的檢疫工作,嚴防本菌傳入,還應加強水、糞管理,注意飲食衛生。對病人要嚴格隔離,必要時實行疫區封鎖,以免疾病擴散蔓延。
人群的菌苗預防接種,可獲良好效果,現用加熱或化學藥品殺死的古典型霍亂菌苗皮下接種,能降低發病率。這種苗菌對EL-Tor型霍亂弧菌感染也有保護作用,但持續時間短,僅3-6個月。近年來,有使用口服菌苗(大劑量、反複服用),類毒素及類毒素與死菌的混合疫苗等,這些尚待現場驗證,才能下結論。 治療主要為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及應用抗菌藥物如鏈黴素、氯黴素、強力黴素、複方SMZ-TMP等。
上一篇:霍亂弧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下一篇:細菌的人工培養程序及常用的人工培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