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組織培養
組織培養是病毒學研究和實踐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手段,不僅用於分離和鑒定病毒,而且是研究病毒與機體或組織細胞相互關係的基礎。且如上述,組織培養細胞還是生產特異性診斷抗原和病毒疫苗的比較理想的材料。應用組織培養細胞接種病毒,必須首先選擇敏感細胞。例如乙型腦炎病毒易在倉鼠腎、豬腎、羊胚腎和雞胚等原代細胞上增殖,並常呈現明顯的細胞病變或出現蝕斑;狂犬病病毒可在雞胚、小白鼠、倉鼠、豬、兔、狗等許多動物和人的許多組織的原代細胞和繼(傳)代細胞中生長,但在WI-38(人胚肺二倍體細胞株)、BHK〖DK〗-21克隆13和小鼠成神經細胞瘤細胞(C-1300)中產生的病毒滴度最高,並形成明顯的細胞病變;馬傳貧病毒隻能在馬屬動物的原代白細胞和骨髓細胞以及某些繼代或傳代細胞內增殖……等等。應用組織培養方法培養病毒,一般采用易感動物的組織,例如應用牛、豬或倉鼠的細胞培養口蹄疫病毒,應用馬屬動物的細胞培養馬傳貧病毒等等。但是非敏感動物的組織細胞有時也能支持自然條件下不感染的病毒的生長,例如可用鴨胚細胞培養雞的馬立克氏病病毒等等。關於哪些類型的細胞對哪些種類的病毒具有敏感性,沒有明確的規律性,似乎隻能依靠經驗,也就是通過實踐來發現和驗證。故在分離未知病毒時,應該多選幾種細胞同時進行分離培養,以便增加分離成功的機會。而病毒的細胞感染範圍又可反過來為該病毒的分類鑒定提供一定的依據。病毒學專著中在論述病毒特性時,一般都將介紹各該病毒的感染細胞範圍,本書“病毒學各論”中也將提供這方麵的資料。某些病毒的分離培養特別困難,器官培養可能是比較有效的一個方法,例如一些新的呼吸道和腸道病毒,就是通過這個途徑分離獲得的。當病料汙染嚴重或含有的活病毒量太少,直接用細胞培養分離病毒困難時,可采用“帶毒培養方法”。即先用病料懸液接種健康同種動物或易感實驗動物,當其出現可疑症狀時撲殺,立即滅菌采取可能感染有病毒的組織器官進行原代細胞培養,經48~72小時細胞基本長成單層時換維持液,以後每天鏡檢細胞病變(CPE)一次。這種帶毒培養的細胞,往往於原代即能出現CPE。為提高病毒分離率,當原代培養沒有出現明顯CPE時,可將原代細胞盲目進行次代培養,有時原代細胞未出現CPE或CPE不明顯,而於次代培養時出現。另外,這種方法也可用於已知病毒的培養傳代,即在病毒傳代過程中發現CPE不明顯或不規律時,可將此帶毒培養物用胰酶消化後作1∶1或1∶2傳代培養,往往在帶毒傳代以後,病毒對細胞的毒力表現增強,CPE恢複正常。以上兩種帶毒傳代方法,在我們實驗室都曾多次應用,實踐表明,效果良好。關於細胞培養物接種病毒的時機,多數病毒是在細胞培養長成或基本長成單層後,在換液同時接種病毒;但細小病毒類例外,要在培養細胞同時接種病毒。原因在於這類病毒複製過程中編碼能力有缺陷,需要依賴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些功能才能完成病毒粒子的複製,因此需要與細胞傳代時同步接毒。必須指出,組織培養細胞,特別是原代細胞和由原代細胞傳代育成的細胞株,往往自身攜帶病毒,易被誤認為是欲分離的病毒,從而造成錯誤結論。因此,用以培養病毒的組織培養細胞,特別是細胞株,必須嚴格鑒定,並多設置空白對照,也就是不接種病毒或可疑材料作為對照。病毒在組織培養中的增殖,可以根據其所引起的細胞病變、細胞代謝(顏色)反應或者血凝素和特異性病毒抗原等病毒成分以及電鏡直接觀察而識別。將感染培養物接種敏感動物和雞胚,觀察實驗動物和雞胚的發病和死亡情況以及病理變化,也是判定致病性病毒存在的一個常用方法。某些病毒之間存在幹擾現象,也就是一種病毒的增殖可以抑製另一種病毒的生長,因此可以應用一個已知病毒,根據其在細胞培養物中的被幹擾情況,間接判定另一種病毒存在的可能。也有一些病毒具有增強另一些病毒增殖和產生細胞病變的作用,所以也可利用這一現象判定這些病毒的存在等等。
上一篇:細胞的保存-組織培養-病毒的培養
下一篇:病毒蝕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