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苗生根
離體繁殖產生大量的芽、嫩梢、原球莖,需進一步誘導生根,才能得到完整的植株。生根屬試管繁殖的第三個階段,其後栽入土中。這是最後一道微繁工序,也是能否進行大量生產和實際應用的又一重要問題,同時也是商品化生產出售產品,取得效益的最終關節,應給予高度重視。試管繁殖往往誘導產生大量的叢生芽或叢生莖、原球莖,再轉入生根培養基中生根或直接栽入基質中,進一步長大成苗。試管苗的生根可分為試管內生根和試管外生根兩種方式。
1、試管內生根
植物離體培養根的發生都來自不定根。根原基的形成和生長素有關,根原基的伸長和生長則可以在沒有外源生長素下實現。一般從誘導至開始出現不定根時間,快的隻需3d—4d,慢的則要3周—4周。植物組織培養中,關於根的發生規律研究的還不夠,尤其是在木本植物培養中,往往芽易誘導並且生長良好,而根則難發生(例如牡丹),故應當加強這方麵的研究。影響植物離體培養中生根的因素很多,有離體材料自身的生理生化狀態,也有外部的多種因素。
(1)植物材料 不同植物、不同基因型、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齡對分化根都有決定性的影響。生根難易還與母株所處的生理狀態有關,因為取材季節和所處環境條件均有影響。所以試管內若不生根,不要完全從培養中去找原因,也應在取材時考慮。不同植物生根的一般規律是: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難,成年樹比幼年樹難,喬木比灌木難。
(2)基本培養基 大多數使用低濃度的MS培養基,其中不少使用1/2MS和1/3MS培養基。如許智宏等在無籽西瓜生根中,用不同濃度的MS培養基(用MS、1/2MS和1/2MS無機鹽加鐵鹽)進行生根對此,結果降低無機鹽濃度,有利於生根,而且根多而粗壯,發根也快,加鐵鹽則更好。水仙的小鱗莖在1/2MS培養基下才生根。礦質元素對生根的影響也有一些報道。大量元素中有人認為NH 多可能不利於發根,生根需要磷和鉀元素,但不宜太多;而Ca2+多數報道有利於根的形成和生長。糖的濃度,生根培養時通常使用的是蔗糖,其濃度多數采用低濃度,一般在1%—3%。如桉樹的不定枝發根最適蔗糖濃度為0.25%,馬鈴薯發根為1%。但也有些植物在高濃度時生根較好,李明軍等(1998)在懷山藥試管繁殖中發現3%—9%的蔗糖濃度均能誘導生根,但6%時根粗而發達。
(3)植物生長調節劑 生根培養中使用激素的情況,據報道單用一種生長素的占51.5%,生長素加激動素占20.1%。按外植體類型歸類統計,愈傷組織分化根時,使用萘乙酸最多,濃度在0.02—6.0,以1.0—2.0為多。使用吲哚乙酸+激動素的濃度範圍分別為0.1—4.0和0.01—1.0,而以1.0—4.0和0.01—0.02居多數。而胚軸、莖段、插枝、花梗等材料分化根時,使用吲哚丁酸居首位,濃度為0.2—10,以1.0為多。可見生根培養多數使用生長素,大都以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單獨用或配合使用,或與低濃度激動素配合使用。萘乙酸與細胞分裂素配合時摩爾比在(20—30):1為好。由此可見,在不定根形成中,植物激動起著決定性作用,生長素都能促進生根。一般赤黴素、細胞分裂素、乙烯通常不利於發根,如與生長素配合,一般濃度宜低於生長素濃度。脫落酸(ABA)可能有助於發根。植物生長延緩劑如多效唑(MET)對不定根的形成也有良好的作用,在誘導生根中所使用的濃度一般為0.1—4.0(李明軍,1995)。
(4)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方法 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將植物生長調節劑劑預先加入到培養基中,然後再接種材料使其誘導生根。近年來為促進試管苗的生根,改變了這種做法,而將需生根材料先在一定濃度植物生長調節劑中浸泡或培養一定時間,然後轉入無植物生長調節劑培養基中培養,能顯著提高生根率。如將蘋果新梢預先在吲哚乙酸溶液中浸泡1h,這樣比預先加到培養基中效果要好。又如將栗的新梢基部1cm處在1.0濃度的IBA溶液中浸泡2min,然後轉入1/2硝酸鹽的MS培養基上,可使生根率高達90%,每莖生根數為12.3條。再如將桃新梢浸入100BA溶液中浸2h後,再轉入除去激素、蔗糖和水解乳蛋白的1/2MS培養基上,可誘導生根。
(5)其他物質 有些材料報道培養基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質,有利於生根。
(6)繼代培養 許多作者報道,新梢生根能力隨繼代時間增長而生根能力增加。如杜鵑莖尖培養,隨培養次數的增加,小插條生根數量逐漸增加,第四代最高,最後達百分之百的生根。
(7)光照 光照強度和光照時數對發根的影響十分複雜,結果不一。一般認為發根不需要光,如胡霓雲等發現,毛櫻桃新梢轉入1/2LS附加0.1mol/L萘乙酸培養基中經12d暗培養,比不經暗處理的發根率增加20%。據報道4個蘋果品種,葉、節間、根誘導愈傷組織後,轉入生根培養,加入NAA,在黑暗中培養,使莖的愈傷組織再生了不定根。另據報道蘋果試管苗經8d暗處理,用1.0 IBA能促進生根,並改善根係質量。
(8)pH值 試管苗的生根,也要求一定的pH值範圍,一般在5.0—6.0。據報道pH值顯著影響小蘿卜幼苗切後側根的形成,pH為3.8時,側根原基為為每平方厘米60條,pH為5.8時則降為每平方厘米18條。水稻離體種子根生長,隨pH值由3.3升高至5.8而加快。
(9)溫度 試管苗在試管內生根,或在試管外生根,都要求一定的適宜溫度,一般在16℃—25℃,過高過低均不利於生根。不同植物最適生根溫度不同。據報道,草莓繼代培養芽的再生是32℃,生根是28℃最好,16℃時根長增加5mm—8mm,根數為5條,而28℃時根長可增加11mm,產生19條根。溫度對馬鈴薯塊莖離體培養物發根也有影響,發根最適溫度高於分枝的最適溫度。
2、試管外生根
有些植物種類在試管中難以生根,或有根但與莖的維管束不相通,或根與莖聯係差,或有根而無根毛,或吸收功能極弱,移栽後不易成活,這就需要采用試管外生根法。
試管外生根有以下三種方法:
1、在試管內誘導根原基後再移栽 朱鹿鳴等(1989)報道月季試管苗移栽時易發生機械損傷,成活率低,又不穩定。用有根原基的試管苗移栽既耐貯運,又能異地移栽,成活率還高(97%)。其方法是剪取叢生芽,轉入MS+0.5BA+0.01NAA中待小芽生長,當長至3cm—4cm時,轉入加有0.5NAAMS培養基中,培養7d—10d後,待嫩莖基部長出根原基後取出栽入營養缽中,5d—6d後自行生根,此根係有根毛,吸收功能好。此法不僅移栽成活率高,而且可縮短生產周期,還適於長距離運輸。一個廣口保溫瓶可裝1000株帶有根原基的小苗,轉運千裏之外再進行移栽,實現苗木運輸移栽的微型化。1984年他們用此法移栽50個品種月季試管苗,成活2萬餘株。此法簡便、易行,不傷根又便於貯運。在楸樹、獼猴桃、山楂等試管苗中也獲得了成功。
2、在生根小室進行生根和煉苗 做一個生根小室,不用瓊脂和蔗糖,而用透氣又保濕的基質如泥炭、蛭石、珍珠岩、苔蘚等,並要人工控製溫度、光照、采用人工噴霧,霧滴要細,以提高空氣濕度,又不致使葉麵有水滴流出。把剪下長1cm—3cm的嫩莖轉入生根小室,經3周—4周培養,即可產生發育良好,具吸收功能的根。其後再栽入溫室,則易成活。國外杜鵑即用此法移栽。杜鵑花的嫩枝在試管內外都能很好地生根,而一種銀球花長約1cm的嫩枝,切下栽入瓶外基質,比試管內根長的更好。生根小室效果好,條件易控製,但成本高,麵積小。國外有些商業性實驗室用自動化濕度調節係統,旋轉培養,進行生根馴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因費用很高已不再使用(Preece和Sutter,1991)。
3、盆插或瓶插生根法 巴岩磊等(1986)為解決我國西北幹旱地區楊樹試管苗難以移栽問題,提出用盆插或瓶插生根法來簡化生根和移栽,節省設備,降低成本,提高移栽成活率。其法是用罐頭瓶或盆內裝有泥炭或腐殖土與細沙,每瓶插入20株—30株無根苗,插入深度約為0.3cm—1.2cm,加入1/2MS+1.0—5.0IBA或LAA生根營養液,在一定溫度、濕度及光照下培養,20d後長出新根,30d後二級根長至8cm—12cm時移栽,成活率高而穩定。甘肅農大葡萄脫毒研究組研製成功葡萄脫毒苗簡易快繁技術,用廢舊罐頭瓶代替三角瓶,用蛭石代替瓊脂,用去糖的GN營養液,瓶口用打了孔的膜包紮,當接入10株—12株二節無根小苗或一節帶根小苗,半開放培養,經15d—20d培養能長4cm—5cm的健壯幼苗,即可栽入沙床。變三步煉苗為一步煉苗,大幅度降低成本,簡化移栽過程,在較粗放移栽下也有較高的成活率,適用於葡萄試管苗的繁殖與移栽。
有些植物可以把試管繁殖的嫩枝當作微型插條,直接入土生根,也能成活。如Berbee等,Chalupa & McCowns,以及Amos(1981)將楊樹、樺木和其他闊葉樹試管繁殖的嫩梢,直接栽入泥炭和蛭石基質中,很快生根,並有很高的成活率。
英國格拉斯哥植物園全國秋海棠中心(1988),用無菌簡易快繁技術對秋海棠葉進行離體繁殖獲得成功,也是體外生根和馴化一步完成,還是在帶菌條件下完成,認為在植物微繁殖及保存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下一篇:試管苗移栽易於死亡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