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IBO對機體的影響
3.1吸收障礙 Romiti發現伴門脈高壓的SIBO患者中,嚴重營養不良者多伴有吸收障礙、脂肪痢、維生素B12缺乏,及其他維生素、蛋白質的缺乏。
3.2細菌移位和內源性感染 動物實驗發現肝硬化合並SIBO是引起細菌移位BT和感染的主要原因,並觀察到空腸絨毛變短、破壞,炎症細胞浸潤增多,所有的BT均發生在有SIBO的動物中。Ramachandran從細胞和亞細胞水平分析了腸道細菌轉位和自發性腹膜炎的機理,觀察到肝硬化實驗鼠的機體抗氧化水平下降,腸黏膜細胞結構改變、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和線粒體功能的改變。
3.3肝硬化患者發生內源性感染主要是由於細菌移位的結果,這個過程基於:腸道細菌過度生長、免疫力低下和腸道通透性permeability的改變,腸道屏障的破壞主要是由於門脈高壓性腸病、毒性物質的作用結果。王忠堂等提出促進腸源性細菌移位的獨立因素是回腸損傷評分,而抑製其發生的獨立因素是雙歧杆菌量。肝硬化患者腸道細菌可通過淋巴係統或直接通過屏障作用減弱的腸壁進入腹腔而導致自發性腹膜炎SBP,由於門-體側支循環開放,腸道細菌可逃避肝髒枯否細胞的吞噬作用而入血引起菌血症甚至敗血症,形成血源播散性SBP。
3.4內毒素血症 動物實驗已證實肝硬化伴SIBO大鼠的血清內毒素水平顯著高於正常大鼠。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內毒素水平與SIBO相關性顯著。內毒素是存在於革蘭陰性G-細菌細胞壁內的脂多糖LPS伴SIBO時細菌過度生長繁殖,內毒素產生增加,肝病時腸黏膜通透性增加,內毒素吸收亦增加,加之肝髒對內毒素的清除功能減退,易發生內毒素血症。
內毒素能產生直接的肝毒性作用,脂多糖LPS細胞膜脂質雙層的非特異性成分結合引起肝細胞的跨膜信息紊亂,抑製肝毛細膽管膜上ATP酶的活性,引起膽汁排泄障礙。臨床上,G-細菌,尤其是大腸杆菌肝外感染常伴有黃疸。內毒素的主要效應細胞是單核巨噬細胞係統,包括肝髒Kupffer細胞,由內毒素誘導產生的腫瘤壞死因子TNF、白介素IL主要有IL-1和及IL-6、花生四烯酸脂氧化酶產物如白三烯LTs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參與肝損害。對有肝炎活動的肝硬化,內毒素可形成第二次打擊,造成肝細胞大麵積壞死。這些細胞因子通過NO、前列腺素PGI-2等因子進一步介導高動力循環和門脈高壓。王錦輝發現肝硬化伴SIBO患者血漿內毒素、IL-2水平均增高。劉偉等發現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病例伴SIBO患者,血漿內毒素水平同步升高,並與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DGF、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呈正相關。
4、預防和治療
一般認為SIBO的治療應包括雙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使用。用抗菌藥物如甲基磺胺嘧啶或諾氟沙星進行腸道淨化或選擇性去汙染治療是肝硬化患者減少SIBO的重要措施,尤其對於伴有腹水、肝性腦病、低蛋白血症和胃腸道出血的患者很有必要。Scarpignato認為利福西明Rifaximin能抑製胃腸道細菌過度生長,且副作用輕。Lorenzo-Zuniga等觀察到給予膽汁酸治療的肝硬化大鼠,膽汁分泌速度增加到正常水平,回腸細菌總數降至正常水平,細菌移位率和內毒素血症發生率下降。Zhang到西沙必利能加速肝硬化大鼠腸道運轉。李淩等認為赤芍承氣湯內含生大黃等能恢複重症肝炎患者包括肝硬化基礎上的慢性重症肝炎小腸動力,並增加膽汁酸的排泌。
上一篇:肝硬化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_1
下一篇:頭孢拉定膠囊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