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與染色
球形或稍呈橢球形,直徑1.0um左右,由於細菌繁殖時呈多平麵不規則分裂,故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成葡萄串狀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細菌排列典型,在膿汁或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的細菌,常呈雙球或短鏈狀排列,易誤為鏈球菌。在青黴素作用下可變為L型。金黃色葡萄球菌無鞭毛,無芽孢,除少數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莢膜。革蘭染色為陽性,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細胞吞噬後,以及耐藥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蘭陰性。
(二)培養特性
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養基中生長更佳。最適pH為7.4,最適溫度為37℃。耐鹽性強,在含有10%—15%的NaCL培養基中能生長,可用於篩選菌種,並可利用這一特性,檢出葡萄球菌。在肉湯培養基中24h後呈均勻混濁生長,管底稍有沉澱。在普通培養基上孵育24—48h形成直徑1—2mm、圓形、隆起、表麵光滑、濕潤、有光澤、不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能產生脂溶性色素,故培養基不著色,而菌落著色。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金黃色色素,使菌落呈現金黃色,是該菌的重要鑒別特性,也可借此區別於產生白色或檸檬色等色素的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圍形成明顯的完全透明溶血環(溶血),也有少數菌株不發生溶血。溶血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致病性菌株在含20%—30%CO2的氣體環境中孵育,產生毒素最佳。
(三)生化反應
觸酶試驗陽性,而鏈球菌為陰性,可用於區分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多數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和蔗糖,產酸不產氣。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四)抗原結構
葡萄球菌抗原構造複雜,已發現的30種以上,其化學組成有多糖抗原、蛋白質抗原和細胞壁的重要成分抗原,其中以葡萄球菌A蛋白較為重要。
1、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於90%以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上的一種表麵蛋白,SPA是一種單鏈多肽,與胞壁肽聚糖呈共價結合,是完全抗原。能與人及多種哺乳動物血清中的lgG1、lgG2和lgG4的Fc段發生非特異性結合,結合後lgG分子的Fab段仍然保持同相應抗原分子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特性。采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為載體,結合特異性抗體,檢測標本 中微量抗原,稱協同凝集試驗。廣泛應用於多種微生物抗原的檢測。此外,SPA與lgG結合形成的複合物具有抗吞噬、由替代途徑激活補體、促細胞分裂、損傷血小板和引起超敏反應等多
種生物學活性。據推算CowanI菌株的每個細菌體表可有8萬個SPA分子。
2、多糖抗原具有群特異性,存在於細胞壁,借此可以分群,A群多糖抗原的化學組成為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核糖醇殘基。B群化學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甘油殘基。
3、莢膜抗原大多數金黃色葡萄球菌表麵有莢膜多糖抗原,有利於細菌黏附到細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麵(如導管、人工關節、瓣膜等)。
(五)分類
60%—70%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被相應噬菌體裂解,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不敏感。用噬菌體可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分為4群23個型。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主要由III群金葡菌引起;II群菌株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速度比I和III群緩慢很多。造成醫院感染嚴重流行的是工群中的52、52A、80和81型菌株。引起皰疹性和剝脫性皮炎的菌株常是II群71型。因此,葡萄球菌的噬菌體分型在流行病學調查、追查傳染源和研究噬菌體型與疾病類型間的關係均有重要作用。
(六)抵抗力
在不形成芽孢的細菌中葡萄球菌抵抗力最強。在幹燥的膿汁、痰液中可存活2—3個月;加熱60℃ 1h或80℃ 30min才能將其殺死;2%苯酚中15min或1%升汞水中10min死亡;耐鹽性強,在含10%—15%NaCL的培養基中仍能生長。對堿性染料敏感,例如,十萬分之一的甲紫溶液可抑製其生長。近年來由於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耐藥菌株迅速增多。耐藥機製與細菌的質粒有關。對青黴素G的耐藥菌株已達90%以上,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已經成為醫院內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
上一篇:葡萄球菌屬
下一篇:葡萄球菌屬——致病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