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物學檢查
典型麻疹病例無需實驗室檢查,根據臨床症狀即可診斷。對輕症和不典型病例需進行微生物學檢查。實驗室診斷可采用病毒分離、血清學檢查和快速診斷。
1、病毒分離取患者發病早期的咽洗液、咽拭標本或血液經抗生素處理後,接種於人胚腎、猴腎或人羊膜細胞中培養。一般經7—10d可出現典型SPE,即有多核巨細胞、胞內和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再以熒光抗體法檢測培養物中的麻疹病毒抗原。
2、血清學檢查取患者急性期和恢複期雙份血清,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常用HI試驗,也可采用CF試驗或中和試驗。如果恢複期血清抗體效價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即有診斷意義。此外,也可用間接熒光抗體法或ELISA法檢測特異性lgM抗體。
3、快速診斷用熒光標記抗體檢查患者咽漱液中黏膜細胞有無麻疹病毒抗原。亦可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細胞內的病毒核酸。
二、防治原則
預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隔離患者;對兒童進行人工主動免疫,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目前國內外普遍實行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我國應用的麻疹疫苗是通過組織培養獲得的減毒毒株製備的,初次免疫定在8個月齡,接種後,抗體陽轉率達90%以上,但免疫力僅維持10—15年,因此7歲時必須進行再次免疫。 自實施常規免疫接種以來,我國麻疹發病率已降至1/10000左右,有的地區連續多年小於1/10萬。對未注射過疫苗又與麻疹患兒接觸的易感兒童,可在接觸後的5d內緊急肌內注射胎盤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可減輕症狀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上一篇:麻疹病毒——致病性與免疫性
下一篇:肺炎支原體——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