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疑似白喉患者的咽拭子標本。
2、載玻片、革蘭染色液、美藍染色液、奈瑟染色液。
3、呂氏血清斜麵、血瓊脂及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澱粉及糊精發酵管。
【操作】
一、檢查程序
二、操作:
1、直接鏡檢
(1)塗片:取載玻片兩塊,將疑似白喉患者的咽拭子於每塊載玻片中部輕輕滾動,塗片範圍約2cm*1cm,幹燥後固定(塗片前應先接種平板以減少汙染)。
(2)染色:將製備好的塗片,一片用革蘭染色,另一片用美藍染色
(3)觀察:塗片經革蘭染色後,注意有無革蘭陽性、細長、菌體一端或兩端膨大呈棒狀的杆菌,菌體有無著色較深的紫色的“異染顆粒”,排列是否規則。塗片經美藍染色後,注意有無菌體呈淺藍色、異染顆粒呈深藍色的棒狀杆菌。如發現有革蘭陽性棒狀杆菌、排列不規則、有明顯異染顆粒,或美藍染色發現具有明顯異染顆粒的棒狀杆菌,均應報告“找到棒狀杆菌”,而不直接報告“找到 白喉杆菌”。
2、初步鑒定
(1)將上述咽拭子標本接種於 呂氏血清斜麵,37℃培養6—8小時。白喉棒狀杆菌在本培養液上較其他咽喉中的細菌生長快,菌落呈灰白色、有光澤、圓形、凸起、光滑。取菌落塗片,奈瑟染色(或其他染色),鏡檢可初步鑒定。
(2)再將咽拭子標本分別接種於血瓊脂及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37℃培養24小時以分離純種。觀察血瓊脂平板上有無灰白色、不溶血或溶血(輕型白喉杆菌)的菌落,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上有無黑色的菌落。
(3)從血瓊脂及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上各取典型菌落塗片、染色(革蘭染色或美藍染色或奈瑟染色),注意染色性、菌體形態與排列、有無異染顆粒。
3、純培養取上述培養液上的典型菌落(鏡檢初步證明係白喉棒狀杆菌 )接種於呂氏血清斜麵作純培養(供生化實驗及毒力實驗用),37℃培養24h小時。
4、生化實驗從上述呂氏血清斜麵上挑取菌落接種於澱粉及糊精發酵管,37℃培養24h小時,觀察是否分糖澱粉及糊精。
5、毒力實驗。
上一篇:棒狀杆菌屬的形態及染色性觀察
下一篇:白喉棒狀杆菌毒力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