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微信公眾號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天貓旗艦店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原創文章——知識拓展->以支原體肉湯為例分析培養基滅菌後pH變化的原因

以支原體肉湯為例分析培養基滅菌後pH變化的原因

劉浩然
錄入時間:2024-11-5 16:44:25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生物

一、培養基pH調節試劑的介紹

  依據於《GB 4789.2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培養基和試劑的質量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等標準的質量控製,不同培養基具有不同的pH質控範圍。對於調節培養基pH所使用的試劑,一般使用1mol/L氫氧化鈉或1mol/L鹽酸,除此之外,調高pH常用的試劑還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裏,使用氫氧化鈉溶液調培養基pH,滅菌後pH會下降,使用碳酸鈉溶液調pH,滅菌後pH變化不明顯,使用碳酸氫鈉溶液調pH,滅菌後pH會上升。其中特別是氫氧化鈉,培養基滅菌後pH下降的現象歸因於氫氧化鈉本身,而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為分析培養基滅菌後pH變化的具體原因,示例分析了TSA、SDA、mcpc培養基,為更直觀的表示滅菌後pH的變化,對含酸堿指示劑的支原體肉湯進行了詳細分析。


二、培養基滅菌前後pH變化的原因分析

  為還原試驗人員最真實的培養基滅菌情況,試驗不使用成品培養基,分別配製了TSA(參照藥典)、SDA(參照藥典)、mcpc培養基(去除纖維二糖),其中TSA分別使用不同腖類配製,標記為TSA-1~TSA-5。使用氫氧化鈉調節pH後滅菌,滅菌前後pH如表1所示。

表1 多款培養基滅菌前後pH的比較

培養基

pH

TSA-1

TSA-2

TSA-3

TSA-4

TSA-5

SDA

mcpc

滅菌前

7.33

7.34

7.32

7.30

7.33

5.70

7.63

滅菌後

7.40

7.30

7.26

7.37

7.29

5.37

7.62

  由表1可知,使用氫氧化鈉調節培養基pH,滅菌後pH不一定下降,甚至還有pH上升的培養基(TSA-1和TSA-4),由此可見,氫氧化鈉不一定是導致培養基pH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其它成分引起的,例如pH下降最明顯的SDA,該培養基含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經121℃高壓滅菌後,葡萄糖首先脫水形成5-羥甲基糠醛,5-羥甲基糠醛再分解為乙酰丙酸和乙酸,這一過程中有酸性物質生成,會導致溶液的pH降低,同時形成了一種有色物質而產生褐變。為進一步分析這一原因,對含有酸堿指示劑的支原體肉湯進行滅菌前後的pH分析。

  首先,分別使用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調節支原體肉湯的pH,滅菌前後pH的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分別使用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調節支原體肉湯pH

pH調節試劑

滅菌前pH

滅菌後pH

pH變化

氫氧化鈉

8.00

7.51

↓0.49

碳酸鈉

8.00

7.89

↓0.11

碳酸氫鈉

7.50

8.94

↑1.44

  如表2所示,使用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調節pH的支原體肉湯滅菌後pH分別下降、變化不明顯、上升。培養基的顏色變化如圖1所示,無論使用何種試劑調節pH,滅菌後支原體肉湯的顏色均變深,這可能也是與葡萄糖的反應有關。

圖1 葡萄糖褐變使培養基顏色加深

  為驗證以上結論,對不調pH的支原體肉湯進行滅菌,對剔除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分別使用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調pH後滅菌,滅菌前後pH的變化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不含葡萄糖支原體肉湯滅菌前後pH變化情況

培養基

pH調節試劑

滅菌前pH

滅菌後pH

pH變化

支原體肉湯

不調pH

7.25

6.79

↓0.46

剔除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

氫氧化鈉

8.00

8.00

不變

碳酸鈉

8.00

8.51

↑0.51

碳酸氫鈉

7.50

9.44

↑1.94

  由表3可知,對於剔除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使用氫氧化鈉調節pH滅菌後pH保持不變,而含有葡萄糖不調pH的支原體肉湯滅菌後pH下降了0.46,這一數值與表2中支原體肉湯(使用氫氧化鈉調pH)pH下降了0.49的數值基本一致。這說明氫氧化鈉經高壓滅菌後pH保持穩定,支原體肉湯pH下降是由葡萄糖引起來的。

  由表3還可知,碳酸鈉、碳酸氫鈉經高壓滅菌後pH均上升,碳酸氫鈉相比碳酸鈉經高壓滅菌水解程度更高,因此pH上升幅度更大。由於剔除了葡萄糖,培養基不會再受葡萄糖反應的影響,由此培養基不會產生褐變,如圖2所示。

 

圖2 剔除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滅菌後不會變褐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使用氫氧化鈉,還是碳酸鈉、碳酸氫鈉調節pH,支原體肉湯隻要含有葡萄糖,均會產生一定的褐變現象,如圖3所示,這有礙於陽性管與陰性管的對比度,影響試驗結果的觀察,更重要的是,葡萄糖作為肺炎支原體的主要營養,會極大的影響肺炎支原體的生長。

圖3 支原體肉湯滅菌後是否含葡萄糖的顏色比較


三、降低培養基褐變的方法

  已知,支原體肉湯經不同操作人員滅菌後,培養基褐變程度不一,使用落地式滅菌鍋相比手提式滅菌鍋褐變程度要高,這是由於落地式滅菌鍋一般降壓更慢,由此滅菌時間相對更長。為驗證這一規律,對支原體肉湯進行滅菌,滅菌結束且壓力降至0時及時取出培養基為一組,不及時取出燜30分鍾後再取出培養基為第二組。為排除其它因素的影響,首先對不含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進行這一試驗。

  不含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經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調節pH後滅菌,不同滅菌時間pH的變化如表4所示。

表4 不含葡萄糖支原體肉湯不同滅菌時間的pH變化

條件

試劑

壓力降至0取出培養基

壓力降至0繼續燜30分鍾以上

滅前pH

滅後pH

pH變化

滅前pH

滅後pH

pH變化

氫氧化鈉

8.00

8.00

不變

8.00

8.00

不變

碳酸鈉

8.00

8.51

↑0.51

8.00

8.55

↑0.55

碳酸氫鈉

7.50

9.44

↑1.94

7.50

9.46

↑2.04

  由表4可知,支原體肉湯不含葡萄糖時,滅菌結束後,無論滅菌時間多少,pH無明顯變化。說明不含葡萄糖情況下,滅菌時間對pH無影響,這一規律同時滿足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調節pH的支原體肉湯。培養基的顏色變化如圖4所示,不含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未產生褐變現象。

圖4 不含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滅菌時間對培養基顏色無影響

(注:“燜鍋”為培養基滅菌結束後不取出,使培養基繼續停留在滅菌鍋中)

  排除其它因素的幹擾後,對含葡萄糖的支原體進行相同操作滅菌,滅菌前後的pH如表5所示。

表5 含葡萄糖支原體肉湯不同滅菌時間的pH變化

條件

試劑

壓力降至0取出培養基

壓力降至0繼續燜30分鍾以上

滅前pH

滅後pH

pH變化

滅前pH

滅後pH

pH變化

氫氧化鈉

8.00

7.51

↓0.49

8.00

7.38

↓0.62

碳酸鈉

8.00

7.89

↑0.11

8.00

7.96

↓0.04

碳酸氫鈉

7.50

8.94

↑1.44

7.50

8.70

↑1.20

不調pH

7.25

6.79

↓0.46

7.25

6.69

↓0.56

  由表5可知,含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延長滅菌時間後,使用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調節pH的支原體肉湯pH的變化分別為pH下降程度提高、pH由上升轉變為下降、pH上升程度降低,此外,不調pH的支原體肉湯pH下降的程度也提高了,說明延長滅菌時間會延長葡萄糖的反應時間,使支原體肉湯的pH持續下降。為降低支原體肉湯的褐變程度,滅菌結束後及時取出培養基是有效的方法。培養基的顏色變化圖如圖5所示。

圖5 含葡萄糖的支原體肉湯滅菌時間對培養基顏色有影響

  由圖5可知,使用碳酸氫鈉調節pH的支原體肉湯褐變程度最高,這是由於葡萄糖在高pH時反應速率更快,說明滅菌時不適宜將pH調至過高。


四、總結

  1.pH調節試劑不是引起培養基滅菌前後pH變化的主要原因,葡萄糖經高壓滅菌反應是引起培養基pH下降以及褐變的主要原因。

  2.為降低含糖培養基褐變的程度,滅菌結束後及時取出培養基是有效的方法,此外,由於葡萄糖在高pH情況下反應速率更快,因此滅菌時不適宜將pH調至過高。


五、注意事項

  培養基滅菌的注意事項可參考文章《培養基滅菌後顏色變深的原因探究及預防措施》點擊查看


相關產品:

支原體肉湯培養基-點擊查看



注:本文屬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生物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上一篇:正交試驗法在植物組培技術中的應用

下一篇:BS瓊脂、品紅亞硫酸鈉瓊脂平板顏色變化的影響因素和防止顏色變化的方法

相關文章: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機號均與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