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已經分離得到了許多引起傳染病的細菌,但對一些傳染病如口蹄疫、煙草花葉病等卻一直無法獲得其病原細菌。1892年俄國學者伊萬諾夫斯基首次發現煙草花葉病的感染因子可以通過細菌濾器。1898年荷蘭生物學家貝哲林克進一步肯定了伊萬諾夫斯基的結果,並將這類感染因子稱為病毒。1935年,美國生物化學家斯坦萊從煙草花葉病灶中分離獲得病毒結晶,後來又證明了結晶中隻含有蛋白質和核酸兩種成分。隻有核酸具有感染疾病和複製的能力。
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但具有遺傳、變異等生命特征的一類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
① 個體極小,能通過細菌濾器,需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
② 專性寄生,沒有獨立的代謝功能,隻能在特定的宿主細胞內繁殖;
③ 沒有細胞結構,大多數病毒隻是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大分子,且隻含單種核酸(DNA或RNA);
④ 繁殖方式是依靠宿主的代謝體係進行“複製”;
⑤ 它對一半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幹擾素敏感。
總之,病毒是一類超顯微、沒有細胞結構、專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它們在體外具有生物大分子的特征,隻有在宿主體內才表現出生命特征。
病毒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生物都可感染相應的病毒。通常可根據宿主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或稱噬菌體)。已經鑒別的病毒數量正在急劇增加。從理論上分析,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總數應大大高於一切細胞生物的總數。據文獻報道統計,已經發現的人類病毒有300多種(1984),脊椎動物病毒有931種 (1981),昆蟲病毒有1671種(1990),植物病毒有600餘種(1983),真菌病毒有近100種(1982),已做過電鏡觀察的噬菌體至少有2850種或株(1987)。
病毒寄生在活細胞內。因此,如果它的宿主是人或對人類有益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就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害;反之,如它的寄生的對象是對人類有害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則會對人類有益。如今,病毒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和利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上一篇:擔子菌的生活史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