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細胞型:病毒、亞病毒、朊粒
· 原核細胞型: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
· 真核細胞型:真菌
人體正常菌群
口腔 皮膚 腸道 陰道
口腔:甲型鏈球菌(又稱草綠色鏈球菌)、丙型鏈球菌、奈瑟氏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類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皮膚:葡萄球菌、類白喉棒狀杆菌、綠膿杆菌、丙酸杆菌。
腸道:厭氧菌,如雙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如大腸杆菌、鏈球菌等,它們能產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兩方麵。
陰道: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等。
條件致病菌:正常情況下不致病,僅在特定條件下致病的微生物通常是正常微生物群的成員
細菌感染
1、細菌定義: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2、大小:以微米為測量單位,常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3、結構:
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
特殊結構:莢膜、芽孢、鞭毛、菌毛
細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G+、G-;維持細菌固有的形態、保護細菌抵抗滲透壓的影響、某些抗生素作用的靶位……)
· 細菌細胞壁的缺陷型(細菌L型):細胞壁中的肽聚糖結構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壞或合成被抑製【誘因:抗生素、溶菌酶、抗體、補體、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免疫學因素;膽汁、紫外線、亞硝基等理化因素】
莢膜:重要毒力因子,莢膜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鞭毛:運動器官,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
菌毛:與細菌致病性密切相關,可傳遞質粒(導致耐藥)
芽孢:產生芽孢的都是G+菌,細菌的休眠物質,芽孢大小位置可作為鑒別細菌的依據
質粒: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編碼耐藥基因等,能於細菌DNA外獨立複製
4、細菌的毒力:細菌致病能力的強弱程度。
· 物質基礎:侵襲力、毒素
· 侵襲力:菌毛、莢膜、鞭毛、侵襲性酶類、細菌生物膜
生物膜-生物被膜菌,應用抗PA抗菌藥物基礎上,加用阿奇黴素【破壞生物被膜】【支擴患者容易得到】部分喹諾酮類藥物既具有抗PA又破壞生物被膜
· 毒素:外毒素【毒性極強,作用具有選擇性和組織侵蝕性 ,不耐熱】、內毒素【G-細胞壁成分,毒性較弱】
5、細菌分類1-染色形態
· 革蘭氏陰性菌:球菌、杆菌
· 需氧:奈瑟菌屬【淋病、腦膜炎】;卡他莫拉菌
· 厭氧:韋榮球菌屬、氨基酸球菌屬、巨球型菌屬
· 腸杆菌科細菌:大腸埃希細菌、肺炎克雷伯菌、腸杆菌屬、枸櫞酸杆菌屬、變形杆菌屬;
· 苛氧性細菌:嗜血杆菌屬、布魯菌、軍團菌、巴斯德菌屬、百日咳;
· 非發酵菌: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杆菌屬(鮑曼)、嗜麥芽、洋蔥。
· 革蘭氏陽性菌:杆菌、球菌
· 需氧或兼性厭氧:革蘭陽性棒杆菌、李斯特菌屬、丹毒絲菌、諾卡菌屬
· 厭氧(有芽孢):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艱難梭菌
· 厭氧(無芽孢):乳杆菌屬、雙歧杆菌屬
· 葡萄球菌: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中間葡萄球菌、豬葡萄球菌、凝固沒陰性葡萄球菌
· 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α溶血);A組、B組溶血性鏈球菌(β溶血);非β溶血性鏈球菌
· 腸球菌屬:糞腸球菌(80-85%)、屎腸球菌
· 其他革蘭氏陽性球菌:微球菌、羅氏菌屬、孿生球菌、乳球菌、差異球
6、細菌分類2-氧氣需求
· 專性需氧菌:假單胞菌屬、不動杆菌屬
· 兼性厭氧菌(最多):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
· 微需氧菌: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杆菌
· 專性厭氧菌:破傷風梭菌、擬杆菌屬
7、細菌分類3-細菌形態:球菌、杆菌、螺形菌
真菌感染
1、真菌:具有細胞壁,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
2、形態特性:真菌比細菌大,細胞壁、細胞膜(幾丁質、1,3-葡聚糖)、細胞核、細胞器、細胞質
3、孢子:真菌的繁殖結構,孢子分有性與無性兩類
4、生物學特征:酵母型、絲狀型、雙線型
5、分類-1
· 酵母菌:
念珠菌: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其他念珠菌-熱帶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
非念珠菌:隱球菌、毛孢子菌、酵母菌、紅酵母
· 雙相真菌
· 黴菌:曲黴、非曲黴(毛酶)
曲黴:非人體正常菌群;實驗室常見的汙染真菌之一;感染途徑:吸入;氣道侵襲、氣腔侵襲、血管侵襲(終極目標);致敏與致病二元特性;感染與菌量及機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免疫受損與否及程度)
· 皮膚蘚菌
6、分類-2
· 皮膚粘膜感染真菌:
· 侵襲性感染真菌:又稱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襲深部組織和內髒及全身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屬、隱球菌屬、曲黴屬、毛黴屬、組織胞漿菌、馬爾尼菲藍狀菌、耶氏肺孢子菌等。
組織胞漿菌和馬爾尼菲藍狀菌為二相性真菌,念珠菌屬、曲黴屬、毛黴屬、卡氏肺孢子菌等為條件致病性真菌,隻有在一定條件下才引起機體致病。
7、微生物學檢查
· 塗片染色鏡檢
· 分離培養及鑒定
· G試驗、GM試驗、GXM等非培養診斷技術
· 分子生物學方法
上一篇:固體培養基凝固劑
下一篇:擔子菌的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