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途及原理
用於大腸杆菌的快速鑒定(MUG試驗及靛基質試驗)。
蛋白腖提供碳氮源;硫酸錳、硫酸鋅、硫酸鎂、氯化鈉和氯化鈣提供各種離子可維持均衡的滲透壓及利於目標菌的生長;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鈉為緩衝劑;亞硫酸鈉和去氧膽酸鈉為選擇性抑菌劑,抑製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堿性條件下,作用於4-甲基傘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4-Methylumbellifery-β-D-Glucuronide簡稱MUG)的β糖醛酸苷鍵,使其水解,釋放的4-甲基傘形酮在366nm紫外燈下產生藍白色熒光。
注:少數大腸埃希氏菌MUG試驗為陰性,少數非典型大腸埃希氏菌靛基質試驗為陰性,有時需補充其他試驗進行鑒定。
二、培養基配方(g/L)
蛋白腖 |
10.0 |
磷酸二氫鉀 |
0.9 |
磷酸氫二鉀
|
6.2 |
硫酸錳 |
0.0005 |
亞硫酸鈉 |
0.04 |
去氧膽酸鈉 |
1.0 |
硫酸鎂 |
0.1 |
氯化鈉 |
5.0 |
氯化鈣 |
0.05 |
MUG |
0.075 |
硫酸鋅 |
0.0005 |
pH 7.3±0.1 25℃ |
此配方可以進行改良或增加營養成分以獲得最佳的結果
注:本培養基有少許沉澱。
三、操作步驟
1、稱取本品23.37g, 加熱攪拌溶解於 1000ml純化水中,分裝試管,每管5ml,115℃高壓滅菌20分鍾,備用。
2、製備質控菌液。
3、把質控菌液加入試管中。
4、在30-35℃培養5-24小時,先置於366nm波長紫外燈下觀察有無熒光,再滴加靛基質試劑觀察有無玫紅色環出現。
注:靛基質試劑為強酸性,滴入後會破壞水解生成的4-甲基傘形酮,導致在紫外燈下失去熒光,因此觀察試驗結果時,需先觀察熒光,再加入試劑觀察靛基質反應。
四、試驗現象
接種以下質控菌株,在30-35℃培養5-24小時:
質控菌株 |
菌株編號 |
接種量(CFU) |
生長情況 |
其他特征 |
大腸埃希氏菌 |
CMCC(B)44102 |
>5000 |
+++ |
有熒光,靛基質陽性 |
大腸埃希氏菌 |
ATCC25922 |
>5000 |
+++ |
有熒光,靛基質陽性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CMCC(B)26003 |
>5000 |
- | / |
陰溝腸杆菌 |
ATCC22955 |
>5000 |
+++ |
無熒光,靛基質陰性 |
|
|
圖1-2 4-甲基傘形通葡糖苷酸(MUG)培養基微生物質控結果
備注:左為366nm紫外燈下拍攝,右為滴加靛基質試劑後拍攝;
a:大腸埃希氏菌CMCC(B)44102 b: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 c:陰溝腸杆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
相關產品:
注:本文屬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生物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上一篇:班氏試劑的使用原理及結果判定
下一篇:神奈川試驗-我妻氏培養基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