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鏈球菌(Streptococeus bovis Orla-Jensen 1919,137;emend. mut. char.Sherman 1937,57.)
bo'vis.拉丁語名詞,bos牛;現代拉丁語屬格名詞,bovis牛的。
圓形或卵圓形,直徑0.8—1.0微米,成對或成鏈,鏈呈中等長度,偶爾很長。
Shattock(1949)曾使用破碎的細胞製備物接種於家兔證明這個種是D群抗原,至少有11種區別顯著的血清型,並表明有多樣類型(Medrek和Barnes,1962)。細胞被大的莢膜包圍著,類型特異性與莢膜是有關的。也有特異性細胞壁抗原出現。在一個菌株中已經證明類型特異性主要是同N-乙酰氨基葡萄糖決定簇有關。這個種能同E群和N群的其他鏈球菌形成交叉反應(Perry等,1958)。
肽聚糖的結構與其他鏈球菌相似。不同的是肽間橋的成分是蘇氨酸,這一點可能是一個很有用的分類工具(Kane,1969)。
在葡萄糖培養液中最終pH是4.0—4.5,從葡萄糖、果糖、甘露醇、乳糖、半乳糖、麥芽糖、蔗糖、棉子糖和柳醇產酸。對阿拉伯糖、木糖、甘露醇、山梨醇、海藻糖或菊粉的發酵作用不穩定。不從甘油產酸。通常水解澱粉並發酵產酸。這個特征可能在再培養時可失去。在蔗糖培養液中形成大量的多糖類(Niven等,1948)。大多數菌株當培養在含有蔗糖的洋菜上,在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條件下能形成大量的聚葡萄糖(Dain等,1956)。生理學類型隨菌株來源而變化。
大多數菌株在血洋菜上形成小的菌落並形成強度不同的α-反應。有些菌株呈γ-反應。
在乳鏈球菌中,這個種是營養要求苛刻程度最小的一個種。Niven等(1948)沒有證明它對任何一種特殊氮基酸的要求。Wolin等(1959)指出,許多分離物能夠利用銨鹽做為一種氮源。一般來說生長及形成聚葡萄糖需要生物素或油酸鹽(Barnes等,1961)。
來源:牛、羊及其他反芻動物的食道。偶爾在人糞中大量出現,偶爾也見於人的心髒內膜炎中(Niven,1948)。
DNA的G+C含量範圍從38—40克分子%(未指明方法)到42克分子%(熔解溫度法)
雖然這個種缺少正式的定義,然而耐性實驗、澱粉水解和多聚葡萄糖產生實驗及簡單的營養要求實驗的結果也為分類提供了根據。Sims(1964)在有限的研究中觀察到:當pH等於5時如果有足夠的(約5%)CO2存在,這個種就能開始生長。這一點與馬腸鏈球菌相反。
本文節選自《伯傑細菌鑒定手冊》第十四部分革蘭氏陽性球菌。
上一篇:唾液鏈球菌
下一篇:馬腸鏈球菌
相關文章: |